《夜雨》

时间: 2025-01-26 00:58:24

经岁柴门百事乖,此身只合卧苍苔。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

独无宋玉悲歌念,但喜新凉入酒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经岁柴门百事乖,此身只合卧苍苔。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
独无宋玉悲歌念,但喜新凉入酒杯。

白话文翻译:

整年柴门外事多不顺,身心只适合卧在青苔上。
蝉声还未足以预示秋风来临,树叶纷纷响起夜雨的到来。
棋局可观世事的变化,灯下花开应能激发好诗。
唯独没有宋玉那种悲伤的感慨,只希望新凉能倒入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 柴门:指用柴木做成的门,象征简陋的居所。
  • 苍苔:青苔,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暗示孤独与沉寂。
  • 蝉声:蝉鸣声,象征夏末秋初的时节。
  • 夜雨:夜晚的雨,带来清新和凉意。
  • 棋局: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机遇。
  • 灯花:灯下的花,喻指文艺创作的灵感。

典故解析:

  • 宋玉: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其哀怨的诗风著称,常常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与之,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艰难环境之时,表达了孤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通过夜雨的意象,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呈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经岁柴门百事乖”,展现了诗人长期以来的困扰与不顺,柴门象征着诗人简陋的生活和内心的孤寂。接着“此身只合卧苍苔”,更是描绘了诗人的无奈与对现状的接受,青苔的意象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中,蝉声与夜雨的对比,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及季节的变迁,夜雨的到来使得诗人感受到秋季的气息,既是自然的变化,也是生命的轮回。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则是对世事哲理的思考,棋局隐喻人生的复杂与变化,而灯花的绽放象征着创作的灵感与希望,似乎在暗示即使生活困顿,仍应追求诗意与美好。

最后一句“独无宋玉悲歌念,但喜新凉入酒杯”,诗人自我调侃,表示自己并不沉湎于悲伤,而是享受那一份来自新凉的清爽,体现了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中,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淡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岁柴门百事乖:长年累月,柴门外的事情都不顺利。
  2. 此身只合卧苍苔:我这个身体只适合卧在青苔上,表明无奈和孤独。
  3. 蝉声未足秋风起:蝉鸣声尚未足以预示秋风的来临,意在强调时光的流转。
  4. 木叶俱鸣夜雨来:树叶纷纷作响,夜雨悄然降临,营造出夜雨的氛围。
  5. 棋局可观浮世理:棋局中的变化可见世事的道理,象征人生的复杂。
  6. 灯花应为好诗开:灯下的花应能激发出美好的诗篇,寓意创作灵感。
  7. 独无宋玉悲歌念:唯独不再像宋玉那样感伤,表达了内心的释然。
  8. 但喜新凉入酒杯:只希望新凉的雨水能倒入酒杯,象征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棋局,隐喻生活的复杂与变化。
  • 拟人:蚊声、木叶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声音,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经历困顿,仍能保持一份淡然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孤独和思考,带来清凉与宁静。
  • 蝉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带有夏末的气息。
  • 灯花:象征创作灵感和美好的诗篇,代表着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与义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此身只合卧苍苔”中的“苍苔”指的是什么? A. 水草
    B. 青苔
    C. 雪
    D. 沙土

  3.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以什么著称的诗人? A. 乐观
    B. 悲伤
    C. 幽默
    D. 历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雨过天青》- 苏轼

诗词对比:

  •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同样以夜雨为题,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 《秋夕》- 杜甫:描写秋天的夜晚,渗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绪与《夜雨》相似但表现手法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解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