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白话文翻译:
在街头,少女们梳着双髻,像乌鸦一样盘绕着;她们跟随蜜蜂和蝴蝶,模仿着它们的翩翩起舞。春风也在庆祝清明节,树上盛开着繁花,鸟儿在花间欢快地鸣叫。
注释:
- 街头女儿:指的是在街上玩的年轻女孩。
- 双髻鸦:双髻是指将头发梳成两个髻,形象上像乌鸦的形状。
- 随蜂趁蝶:跟随蜜蜂和蝴蝶,象征年轻女孩对春天的欢快和活泼。
-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寓意清明和生机。
- 开遍来禽:来禽即鸟儿,形容春天鸟儿们在花间嬉戏。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春天的象征。诗中提及的“东风”,在古诗词中常常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万物复苏、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士元,号松壶,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街头景象,表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诗歌鉴赏:
《清明二绝·其一》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明节期间的春景与人情。诗中开篇即以“街头女儿”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展现出年轻女孩在春日阳光下的活泼。接着“随蜂趁蝶”,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年轻人的追逐与探索精神。
“东风也作清明节”,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与节日的氛围,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开遍来禽一树花”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树上盛开的繁花吸引了鸟儿,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赞美,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街头女儿双髻鸦”:描绘年轻女孩的形象,活泼俏皮,展现了青春的朝气。
- “随蜂趁蝶学夭邪”:形象地表现出女孩们自由自在、追逐的姿态,充满生命力。
- “东风也作清明节”:春风的到来,象征着清明节的生机勃勃,体现自然的变化。
- “开遍来禽一树花”:通过鸟儿与花的交融,展现出春天的繁荣与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少女的双髻比作乌鸦,形象生动。
- 拟人:东风似乎也在庆祝清明节,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结构上都体现了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象,表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街头女儿:象征青春与活力。
- 蜂蝶: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探索。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复苏。
- 树花:象征繁荣、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街头女儿”指的是? A) 老人
B) 年轻女孩
C) 男孩
D) 动物 -
“随蜂趁蝶”中的“趁”意指什么? A) 追逐
B) 停留
C) 观察
D) 驱赶 -
清明节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A) 祭祖扫墓
B) 赏花
C) 游玩
D) 读书
答案:
- B) 年轻女孩
- A) 追逐
- A) 祭祖扫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更注重国家动乱带来的忧虑。与陈与义的轻松愉快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