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驿楼晓望》
时间: 2025-01-26 23:0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吴山驿楼晓望
作者: 黄佐 〔明代〕
楼外缁尘望不昏,
榣山高峙彩云屯。
潮声近欲兼溟渤,
树色遥应接蓟门。
桑柘影疏嗟亢旱,
芰荷衣薄藉朝暾。
凭高倚剑歌回首,
家在天南烟水村。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外望去,灰尘并没有遮蔽视线,
榣山高耸,彩云在其上聚集。
潮声近在耳边,似乎与海洋相连,
远处的树影仿佛与蓟门相接。
桑树和柘树的影子稀疏,令人感叹干旱,
芰荷的衣衫轻薄,映衬着清晨的曙光。
我倚着高楼,手握宝剑,唱着歌回首,
我的家在南方的烟水村庄。
注释
- 缁尘:黑色的尘埃,比喻喧嚣和污染。
- 榣山:指高耸的山,可能是吴山的特指。
- 潮声:海潮的声音,象征着海的广阔与深邃。
- 蓟门:历史上重要的城门,象征着北方或都城的方向。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来象征乡土的自然景象。
- 芰荷:水生植物,象征清新和美好。
- 朝暾:清晨的阳光,象征希望和新生。
- 天南烟水村:诗人故乡的隐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常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诗歌风格清新,富有画面感,善用意象。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登楼远望之际,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登吴山驿楼晓望》是黄佐的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早晨的山水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楼外缁尘望不昏”,以宁静的视野引出诗人心中的思绪,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清晰感知。接着“榣山高峙彩云屯”,通过描绘高山与彩云的壮丽景色,展现出自然的雄伟与诗人心中的豪情。
“潮声近欲兼溟渤”则通过海潮的声音,进一步拉近与大自然的联系,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最后两句“凭高倚剑歌回首,家在天南烟水村”则是全诗的情感核心,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高楼,却心系故乡,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情与思念。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外缁尘望不昏:在楼外望去,灰尘并未遮挡视线,表现出清晰的视野与心境。
- 榣山高峙彩云屯:榣山高耸入云,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潮声近欲兼溟渤:潮水的声音似乎与海洋相连,表达了海的浩瀚与深邃。
- 树色遥应接蓟门:远处的树影与蓟门相接,象征着对故乡的向往。
- 桑柘影疏嗟亢旱:桑树与柘树的影子稀疏,表现出对干旱的感叹。
- 芰荷衣薄藉朝暾:芰荷的衣衫轻薄,映衬着清晨的阳光,象征着清新与美好。
- 凭高倚剑歌回首:站在高处,手握宝剑,唱着歌回首,表现出豪情与思乡之情。
- 家在天南烟水村:最后一句明确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潮声近欲兼溟渤”,将潮声与海洋的浩瀚相联系,增强了意象。
- 对仗:如“桑柘影疏嗟亢旱,芰荷衣薄藉朝暾”,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树色遥应接蓟门”,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缁尘:象征尘世的喧嚣。
- 榣山:象征高远与希望。
- 潮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树色:象征自然的宁静。
- 桑柘、芰荷:象征乡土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潮声近欲兼溟渤”表达了什么意象? a) 乡村的宁静
b) 海洋的浩瀚
c) 山的高耸 -
“家在天南烟水村”中“烟水”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清晨
b) 朦胧的故乡景象
c) 城市的喧嚣 -
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自然
b) 家乡
c) 朋友
答案:
- b) 海洋的浩瀚
- b) 朦胧的故乡景象
- b) 家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登吴山驿楼晓望》均有登高远望之意,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表现了身世之感与对国家的忧虑;而黄佐的诗则更显轻松与自然,充满对家乡的温暖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佐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