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师自岭南寄楞伽新疏并书赋答凡三首时大师以弘法罹难废东海禅席遣戍南荒 其二》

时间: 2025-01-10 19:31:42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

白话文翻译

在险峻的崖边,我抱着璞玉守着空株,金石的光辉又从何而来照亮这覆满灰尘的器皿呢?忽然从东北方向打开了千里的雾霭,遥远的光明捧着一函珍珠。春天的光辉与药草齐齐抽芽,我的笔也吐出了心中的花朵,露珠渐渐使它们苏醒。面对百般的质疑,我感到惭愧,自己非但没有大智慧,连小瓶中的水也快要洒漏,枯竭不堪。

注释

  • 穷厓:指险峻的山崖或边缘。
  • :未经雕琢的玉石,象征潜在的才华或智慧。
  • 覆盂:指被尘埃遮盖的器物,象征未被发掘的智慧。
  • 千里雾:象征重重迷雾,指代困惑与不明。
  • 函珠:指珍珠放在盒子里,象征珍贵的智慧和启示。
  • 药草:春天生长的草木,象征希望与生机。
  • 心花:心中所想的美好情感。
  • 瓶泻:形象地表达自己知识的匮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杲(明代),号懒云居士,生于明中期,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在禅宗的传播中,致力于将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内心的觉悟和实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法杲被遣戍南荒之际,表达了他在艰难困苦环境中的自省与思考。在东海禅席遭受打压的背景下,法杲以此诗抒发了自己对大智慧的渴望和对自我局限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险峻的环境,法杲在崖边守护着未雕琢的璞玉,象征着他对内在智慧的坚守。接着,东北方向的千里雾霭忽然打开,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启示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光明与珍珠的出现象征着智慧的显现与内心的觉悟。

春光与药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到来,而笔吐心花则展现了法杲对表达内心情感的渴望。最后,面临百般质疑的法杲自省自愧,表达了对自己智慧不足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谦逊的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安排上紧密结合了自然与内心的变化,展示了法杲追求智慧与觉悟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局限的清醒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厓抱璞守空株:在险峻的山崖边,我抱着未雕琢的玉石,守着一株空的植物,象征着坚持与守护。
  2. 金石何从射覆盂:金石的光辉从何而来照亮这被尘埃覆盖的器皿,暗示智慧的缺失与寻找。
  3. 东北忽开千里雾:忽然从东北方向打开了千里的雾霭,象征着误解与迷惑的解除。
  4. 光明遥捧一函珠:遥远的光明捧着一盒珍珠,象征着智慧与启示的到来。
  5. 春光药草风齐折:春天的光辉与药草齐齐抽芽,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6. 笔吐心花露半苏:我的笔吐出心中的花朵,露珠使其苏醒,表现了内心情感的表达。
  7. 百诘自惭非大慧:面对百般质疑,我感到惭愧,暗示自我反思与谦卑。
  8. 可堪瓶泻及焦枯:连小瓶中的水也快要洒漏,寓意内心的匮乏与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璞玉比作未被发掘的智慧,药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光明、珠子、春光等意象都象征着智慧与觉悟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法杲对智慧的渴望与自我反省。虽然身处困境,他依然在努力寻找内心的光明与启示,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局限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厓:险峻的境地,象征困境与挑战。
  • :未雕琢的玉石,象征潜在的智慧和价值。
  • 光明:象征知识与启迪。
  • 药草: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心花:象征内心情感的表达与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穷厓抱璞”中的“璞”指的是什么? A. 珍珠
    B. 未雕琢的玉石
    C. 金石
    D. 药草

  2. “东北忽开千里雾”意指什么? A. 迷惑的解除
    B. 新的开始
    C. 知识的增长
    D. 未来的希望

  3. 诗人对自己的智慧感到怎样? A. 自豪
    B. 惭愧
    C. 自信
    D. 疲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法杲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探寻与智慧的反思,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的意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挖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法杲研究》
  • 《禅宗与中国诗歌》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