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48:21

萝房青涧上,卒岁可盘桓。

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

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萝房青涧上,卒岁可盘桓。
地僻如无夏,峰多不散寒。
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
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

白话文翻译:

在那青色的涧水上,有一座茅草屋,四季都可以在这里停留。
这里的地方偏僻,似乎没有夏天的炎热,山峰众多,寒气始终不散。
鸟儿飞来,迎接我走进屋里,花儿在溪水的对岸绽放。
灵鹫山的巍峨险峻,但我依然能在这里安然自得。

注释:

  • 萝房:用萧萧的苔藓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居所。
  • 青涧:绿色的溪流,表现自然的宁静。
  • 卒岁:整年,表示时间的流逝。
  • 地僻:地势偏僻,远离喧嚣。
  • 灵鹫:指灵鹫山,佛教名山,象征高远和清净。
  • 巑岏:形容山势陡峭、险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杲,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与隐居生活,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山居杂咏》系列诗作是法杲在隐居山林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山居杂咏 其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他所居住的青涧之上,茅草屋的情景,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恬淡。接着,诗人描写了偏僻之地的四季变化,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诗中的“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最后一句“灵鹫巑岏甚,居然我自安”则表达了在险峻的山中,诗人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整首诗采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隐居生活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萝房青涧上:描绘诗人居住的环境,营造出自然清幽的氛围。
  2. 卒岁可盘桓:表达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四季都能在此长住。
  3. 地僻如无夏:强调环境的偏僻和舒适,似乎没有夏天的炎热。
  4. 峰多不散寒:描绘山的多样性和寒冷的气候,突显自然的独特性。
  5. 鸟来迎户入:展现自然界的生动,鸟儿的到来使环境更为生动。
  6. 花发隔溪看:花在溪对岸绽放,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7. 灵鹫巑岏甚:灵鹫山的险峻,强调自然的壮丽。
  8. 居然我自安:诗人虽处在险峻的环境中,内心却平静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灵鹫巑岏”形容山的险峻,增强了自然的雄伟感。
  • 拟人:鸟来迎接,表达出自然界的生动与友好。
  • 对仗:如“鸟来迎户入,花发隔溪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宁静的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萝房:象征隐逸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2. 青涧:代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3. 灵鹫:象征高远和清净,暗示精神追求的高尚。
  4.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快乐。
  5.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居住的地方是在哪里?

    • A. 城市
    • B. 青涧
    • C. 海边
    • D. 平原
  2. 诗中提到的“灵鹫”指的是?

    • A. 一种鸟
    • B. 高山
    • C. 一种花
    • D. 一种树
  3. 诗人对这种山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厌倦
    • B. 向往
    • C. 不在乎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居生活,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语言更为细腻。
  • 陶渊明的《饮酒》: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个人的自由与自在,风格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法杲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居生活与中国文人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