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寓题》

时间: 2025-02-04 16:22:13

胡为名利役,来往老关河。

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

途穷怜抱疾,世乱耻登科。

却起渔舟念,春风钓绿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次寓题 徐夤 〔唐代〕 胡为名利役,来往老关河。 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 途穷怜抱疾,世乱耻登科。 却起渔舟念,春风钓绿波。

白话文翻译:

为了名利奔波,往返于古老的山河之间。 白发随着梳理而减少,青山却频繁地出现在梦中。 在困境中同情那些抱病的人,在乱世中感到羞耻于追求功名。 却萌生了乘渔舟的念头,在春风中垂钓于碧绿的水波之上。

注释:

  • 胡为:为何。
  • 名利役:被名利所驱使。
  • 关河:指险要的关隘和河流,这里泛指旅途。
  • 梳:梳理头发。
  • 青山入梦:指青山常在梦中出现,象征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途穷:指处境困难。
  • 怜抱疾:同情那些生病的人。
  • 世乱:指社会动荡不安。
  • 耻登科:感到羞耻于追求科举功名。
  • 渔舟念:指想要隐居生活的念头。
  • 春风钓绿波:在春风中垂钓于碧绿的水波之上,象征隐逸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的感慨之作,反映了他在追求名利过程中的疲惫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被名利所驱使的无奈,以及在旅途中的衰老感。中间两句通过对白发和青山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渔舟念”和“春风钓绿波”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为名利役,来往老关河。” —— 诗人为何被名利所驱使,不断地在古老的山河间奔波。
  2. “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 —— 随着梳理,白发越来越少,而青山却频繁地出现在梦中。
  3. “途穷怜抱疾,世乱耻登科。” —— 在困境中同情那些生病的人,在乱世中感到羞耻于追求功名。
  4. “却起渔舟念,春风钓绿波。” —— 却萌生了乘渔舟的念头,在春风中垂钓于碧绿的水波之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发随梳少”与“青山入梦多”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 象征:“青山”象征着诗人向往的自然和宁静生活,“渔舟念”和“春风钓绿波”象征着隐逸生活的乐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现实的残酷。
  • 青山:象征自然和理想的生活。
  • 渔舟念:象征隐逸和自由的生活。
  • 春风钓绿波:象征宁静和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山入梦多”象征着什么? A. 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B. 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 诗人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B

  2. 诗人在“途穷怜抱疾”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困境的无奈 B. 对生病人的同情 C. 对社会的不满 答案:B

  3. “却起渔舟念,春风钓绿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愿望? A. 追求名利 B. 隐逸生活 C. 社会地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徐夤的《旅次寓题》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夤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