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写真》

时间: 2025-02-04 15:39:02

写得衰容似十全,闲开僧舍静时悬。

瘦于南国从军日,

老却东堂射策年。

潭底看身宁有异,镜中引影更无偏。

借将前辈真仪比,未愧金銮李谪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写真 徐夤 〔唐代〕 写得衰容似十全,闲开僧舍静时悬。 瘦于南国从军日,老却东堂射策年。 潭底看身宁有异,镜中引影更无偏。 借将前辈真仪比,未愧金銮李谪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画像,画中的人物形象憔悴,仿佛完美无缺。在僧舍的静谧时刻,这幅画被悬挂起来。画中人的瘦削比南国从军时还要明显,而他的老态则如同在东堂参加射策考试的年纪。在潭水中看自己的倒影,与镜中的影像并无二致,都是那么真实无偏。如果将这幅画与前辈的真容相比,也不会逊色于金銮殿上的李谪仙。

注释:

  • 衰容:憔悴的面容。
  • 十全:完美无缺。
  • 僧舍:僧人的住所。
  • 瘦于南国从军日:比在南国从军时还要瘦。
  • 老却东堂射策年:老态如同在东堂参加射策考试的年纪。
  • 潭底看身:在潭水中看自己的倒影。
  • 镜中引影:镜中的影像。
  • 借将前辈真仪比:借用前辈的真实仪容来比较。
  • 未愧金銮李谪仙:不逊色于金銮殿上的李谪仙。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这首《咏写真》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静谧的时刻,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反思和描绘。诗中提到的“南国从军日”和“东堂射策年”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过往经历,而“金銮李谪仙”则是对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尊称,暗示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形象有一定的自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画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形象的深刻反思。诗中“衰容似十全”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憔悴面容的无奈,又透露出一种自我认同的完美感。“瘦于南国从军日,老却东堂射策年”则进一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形象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最后两句通过与前辈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画像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我形象和才华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 首句“写得衰容似十全”,通过“衰容”和“十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形象的复杂情感。
  • 第二句“闲开僧舍静时悬”,描绘了诗人在僧舍静谧时刻的自我反思。
  • 第三句“瘦于南国从军日”,通过对比过去的形象,突出了现在的瘦削。
  • 第四句“老却东堂射策年”,通过对比过去的经历,突出了现在的老态。
  • 第五句“潭底看身宁有异”,通过潭水和镜子的比喻,强调了自我形象的真实性。
  • 第六句“镜中引影更无偏”,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形象的真实无偏。
  • 第七句“借将前辈真仪比”,通过与前辈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 第八句“未愧金銮李谪仙”,通过与李白的比较,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自己的自信。

意象分析:

  • 衰容:憔悴的面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 僧舍:僧人的住所,象征着静谧和超脱。
  • 南国从军日:过去的经历,象征着青春和奋斗。
  • 东堂射策年:过去的经历,象征着才华和机遇。
  • 潭底看身:潭水中的倒影,象征着自我反思和真实。
  • 镜中引影:镜中的影像,象征着自我认识和真实。
  • 金銮李谪仙:李白的尊称,象征着才华和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衰容似十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形象的什么情感? A. 无奈 B. 自豪 C. 厌恶 D. 平静

  2. 诗中“瘦于南国从军日”一句,通过什么手法突出了诗人现在的形象? A. 对比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 诗中“借将前辈真仪比”一句,通过与谁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才华的自信。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徐夤《咏写真》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但徐夤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我形象的反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及其他唐代诗人的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徐夤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徐夤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