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时间: 2025-01-27 04:16:19

野兴在渔艇,风潮不惮劳。

苔生肥石骨,水落瘦溪毛。

霜重稻粱熟,天清雁字高。

醉馀歌古调,人事析秋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
作者: 吴龙翰 〔宋代〕

野兴在渔艇,风潮不惮劳。
苔生肥石骨,水落瘦溪毛。
霜重稻粱熟,天清雁字高。
醉馀歌古调,人事析秋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渔船上感受到的自然兴致,尽管风浪凶猛,他并不怕辛劳。岸边的苔藓依附在肥厚的石头上,水位下降后,溪水显得更加瘦弱。霜降的时候,稻谷和粮食都已成熟,天空晴朗得能看到高飞的大雁。喝醉后,他唱着古老的歌曲,细致地分析人世间的琐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兴:自然的兴致或情趣。
  • 渔艇:捕鱼的小船。
  • 不惮劳:不怕劳苦。
  • 苔生肥石骨:苔藓生长在肥厚的石头上。
  • 水落瘦溪毛:水位下降,溪水显得细小而瘦弱。
  • 霜重:霜降得很重。
  • 稻粱:稻谷和其他粮食。
  • 天清:天空晴朗。
  • 雁字高:大雁飞行时排成“人”字或“雁”字的形状,飞得很高。
  • 醉馀:喝醉之后。
  • 古调:古老的乐曲或歌曲。
  • 析秋毫:细致地分析微小的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涉及的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多为文学作品流传,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吴龙翰的诗风清新脱俗,关注生活细节,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清朗的秋天,诗人可能在渔船上,借助自然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渔樵耕读的理想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感兴》是一首令人神往的诗,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世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野兴在渔艇”引入,表现出他在渔船上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渔船与海浪的互动,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诗人描绘苔藓生长在肥厚石头上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的生机,又暗含了生命的顽强。

“霜重稻粱熟,天清雁字高”,这一句展示了秋天的丰收与天空的辽阔,诗人在这个季节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与壮丽。最后一句“醉馀歌古调”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借助古老的旋律,反思人世间的纷扰与琐事,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兴在渔艇:自然的情趣在渔船上。
  2. 风潮不惮劳:即使风浪凶猛,也不怕辛勤劳作。
  3. 苔生肥石骨:苔藓生长在肥厚的石头上,生机盎然。
  4. 水落瘦溪毛:水位下降,溪水显得细小。
  5. 霜重稻粱熟:霜降时稻谷成熟,预示丰收。
  6. 天清雁字高:天空晴朗,可以看到高飞的大雁。
  7. 醉馀歌古调:喝醉后,唱着古老的旋律。
  8. 人事析秋毫:细致入微地分析人世间的琐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展现复杂的情绪。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化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霜重稻粱熟,天清雁字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以清新的视角,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艇: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苔生:代表生命的韧性与顽强。
  • 霜重、稻粱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雁字:代表迁徙与自由。
  • 古调:象征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重稻粱熟”表达了什么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醉馀歌古调”中的“古调”指的是什么?
    A. 现代歌曲
    B. 古老的旋律
    C. 民谣
    D. 哀歌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暘》: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吴龙翰的《感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吴龙翰更为关注自然对人内心的影响,而王维则更注重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