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长安庚子岁事》

时间: 2025-02-04 15:28:10

羽檄交驰触冕旒,函关飞入铁兜鍪。

皇王去国未为恨,

寰海失君方是忧。

五色大云凝蜀郡,几般妖气扑神州。

唐尧纵禅乾坤位,不是重华莫谩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长安庚子岁事 徐夤 〔唐代〕

羽檄交驰触冕旒, 函关飞入铁兜鍪。 皇王去国未为恨, 寰海失君方是忧。 五色大云凝蜀郡, 几般妖气扑神州。 唐尧纵禅乾坤位, 不是重华莫谩求。

白话文翻译:

紧急的军令如飞羽般传递,触动了帝王的冠冕。 函谷关的战事迅速蔓延,战士们头戴铁盔。 帝王离开国家虽非憾事, 但天下失去君主才是真正的忧虑。 五彩的云气凝聚在蜀地, 几股邪恶的气息笼罩着神州大地。 即使唐尧禅让了帝位, 若非贤明的重华,也不必轻易追求。

注释:

  • 羽檄:古代军事紧急文书,插上鸟羽表示必须迅速传递。
  • 冕旒:帝王的冠冕,这里指代帝王。
  • 函关:函谷关,古代重要的关隘。
  • 铁兜鍪:铁制的头盔,指战士。
  • 皇王去国:指帝王离开国家。
  • 寰海失君:指天下失去君主。
  • 五色大云:指五彩的云气,可能象征祥瑞或不祥之兆。
  • 妖气:邪恶的气息。
  • 唐尧:古代贤君,传说中禅让帝位给舜。
  • 禅:禅让,指帝王将帝位传给贤人。
  • 重华:指舜,古代贤君。
  • 莫谩求:不必轻易追求。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紧张。诗中提到的“庚子岁事”可能指的是某一具体的政治事件或军事冲突,具体历史背景需要进一步考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紧急的军事文书传递和函谷关的战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中“皇王去国未为恨,寰海失君方是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五彩的云气和妖气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神秘和不安氛围。最后两句通过对唐尧禅让的提及,暗示了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羽檄交驰触冕旒”,通过“羽檄”和“冕旒”的对比,突出了军事紧急和政治权威的冲突。
  • 第二句“函关飞入铁兜鍪”,以“函关”和“铁兜鍪”为象征,描绘了战事的迅速蔓延和战士的英勇。
  • 第三、四句“皇王去国未为恨,寰海失君方是忧”,通过对帝王离开国家和天下失去君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 第五、六句“五色大云凝蜀郡,几般妖气扑神州”,通过五彩云气和妖气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神秘和不安氛围。
  • 最后两句“唐尧纵禅乾坤位,不是重华莫谩求”,通过对唐尧禅让的提及,暗示了对贤明君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羽檄:象征军事紧急和政治权威的冲突。
  • 冕旒:象征帝王的权威。
  • 函关:象征战事的迅速蔓延。
  • 铁兜鍪:象征战士的英勇。
  • 五色大云:象征祥瑞或不祥之兆。
  • 妖气:象征邪恶的气息。
  • 唐尧禅让:象征贤明君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檄交驰触冕旒”中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A. 军事紧急文书 B. 帝王的冠冕 C. 函谷关的战事 D. 战士的头盔

  2. 诗中“皇王去国未为恨,寰海失君方是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帝王离开国家的遗憾 B. 对天下失去君主的忧虑 C. 对战事的担忧 D. 对五彩云气的神秘感

  3. 诗中“唐尧纵禅乾坤位,不是重华莫谩求”中的“重华”指的是谁? A. 唐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和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战事和战士的英勇。

诗词对比:

  • 徐夤的《闻长安庚子岁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社会动荡和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但徐夤的诗更侧重于军事和政治的紧张,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夤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