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日》
时间: 2025-01-27 03:2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白话文翻译:
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前往朝见天子,东堂的榜单已经悬挂出来。远行的人如同金色的凤凰,三台之上依然借用着玉制的连钱(古代货币)。花影浮动在酒杯中,如同绚烂的晚霞,阳光照在衣衫上,散发出吉祥的光彩。在十二条街道前的楼阁上,卷起帘子的人们都在仰望那些如同神仙般的人物。
注释:
- 喧喧:形容声音喧闹。
- 东堂:古代科举考试放榜的地方。
- 金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高中的士子。
- 三台:古代官职名,这里指高官。
- 玉连钱:古代货币,这里比喻财富或地位。
- 彤霞:红色的晚霞。
- 瑞色:吉祥的颜色。
- 十二街:指长安的街道。
典故解析:
- 金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尊贵,这里用来比喻高中的士子。
- 三台:古代官职名,指高官,这里借指高官的地位和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场景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科举放榜日的盛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科举文化和士人的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科举放榜日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放榜日的喧闹场景和士子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和对士子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科举放榜日的盛况。诗中“喧喧车马欲朝天”一句,以喧闹的车马声为背景,烘托出放榜日的喜庆气氛。“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则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士子高中后的荣耀和未来的美好前程。后两句“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则以绚烂的色彩和吉祥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喜庆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科举文化的繁荣和士人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喧喧车马欲朝天:描绘了放榜日的热闹场景,车马喧闹,人们准备前往朝见天子。
- 人探东堂榜已悬:东堂的榜单已经悬挂出来,人们争相查看。
- 万里便随金鸑鷟:远行的人如同金色的凤凰,比喻士子高中后的荣耀。
- 三台仍借玉连钱:三台之上依然借用着玉制的连钱,比喻士子未来的财富和地位。
- 花浮酒影彤霞烂:花影浮动在酒杯中,如同绚烂的晚霞,形容喜庆的氛围。
- 日照衫光瑞色鲜:阳光照在衣衫上,散发出吉祥的光彩,形容士子的喜悦心情。
- 十二街前楼阁上:在十二条街道前的楼阁上,描绘了放榜日的盛况。
- 卷帘谁不看神仙:卷起帘子的人们都在仰望那些如同神仙般的人物,形容士子的高贵和受人尊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便随金鸑鷟”,将士子比作金色的凤凰,形象生动。
- 象征:如“三台仍借玉连钱”,用玉制的连钱象征财富和地位。
- 对仗:如“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科举放榜日的喜庆和士子的高中,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和对士子前程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金鸑鷟:象征着吉祥和尊贵,比喻士子的高中。
- 玉连钱:象征财富和地位,比喻士子未来的美好前程。
- 彤霞:象征喜庆和吉祥,形容放榜日的喜庆氛围。
- 瑞色:象征吉祥和美好,形容士子的喜悦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鸑鷟”比喻的是什么? A. 高官 B. 士子 C. 财富 D. 神鸟
- “三台仍借玉连钱”中的“三台”指的是什么? A. 官职名 B. 货币 C. 楼阁 D. 街道
- 诗中“彤霞”象征的是什么? A. 悲伤 B. 喜庆 C. 忧愁 D. 平静
- “日照衫光瑞色鲜”中的“瑞色”象征的是什么? A. 吉祥 B. 悲伤 C. 忧愁 D. 平静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科后》:同样描绘了科举放榜后的喜悦心情。
- 白居易的《放榜日作》:描绘了放榜日的场景和士子的心情。
诗词对比:
- 徐夤的《放榜日》与杜甫的《登科后》:两者都描绘了科举放榜后的喜悦心情,但徐夤的诗更加注重场景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科举文化》:详细介绍了古代科举制度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