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时间: 2025-01-25 23:17:15

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江城柳色海门烟,
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
菖蒲潭在草堂前。


白话文翻译:

在江城,柳树的绿色映衬着海门的烟雾,
我想要到达茅山的时候才下船。
我知道你家就在瀑布旁边,
菖蒲潭就在你的草堂前面。


注释:

字词注释:

  1.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这里特指长江沿岸的城市。
  2. 柳色:指柳树的绿色,象征春天和生机。
  3. 海门:指海口或河口的地方,具有自然美景的环境。
  4. 茅山:在这里指的是茅山,山名,可能与道教文化有关。
  5. 瀑布:指水流从高处落下,给人以壮观之感。
  6. 菖蒲潭:潭水中生长着菖蒲,象征清凉和宁静。
  7. 草堂:用草构建的房屋,通常指隐士或文人的住所。

典故解析:

  • 茅山:茅山是道教名山,历史悠久,常被文人墨客所向往,象征着清静和高洁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生活和山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顾非熊回乡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归途的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于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的画卷。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城的柳色和海门的烟雾,透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江边的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的美丽,展现出其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诗人提到“欲到茅山始下船”,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旅程的祝福,也暗示了茅山这一道教圣地的神秘和高洁,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最后两句提到“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则将友人的归宿与美丽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使得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宁静。

整首诗在意象上生动而丰富,情感上真挚而深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城柳色海门烟:描绘春天江城的柳树青翠,海门处的烟雾迷蒙,营造出温柔的自然景色。
  2. 欲到茅山始下船:表达诗人希望在到达茅山之前不着急下船,显示出他对旅程的期待和向往。
  3. 知道君家当瀑布:表明对友人生活环境的了解,营造出亲近感。
  4. 菖蒲潭在草堂前:描绘友人家旁的自然景观,显示出美好生活的宁静和恬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色”与“海门烟”,在形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诗中使用“柳色”、“瀑布”、“菖蒲潭”这些意象,表达出自然的美和人心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柳色:象征生机与春天。
  2. 海门烟:代表着宁静的环境和自然的迷雾。
  3. 茅山:象征着理想的隐士生活。
  4. 瀑布与菖蒲潭:象征着清凉与静谧,传达出对自然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主要描述了哪种景色?

    • A. 山水
    • B. 城市
    • C. 沙漠
  2. 诗中提到的“茅山”象征着什么?

    • A. 喧闹的都市
    • B. 高洁的隐逸生活
    • C. 战争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伤感
    • B. 祝福
    • C. 怀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在王建的《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中,关注自然与友情的结合,而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则更多地表现了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情,两者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王建的诗更为轻松和宁静,而杜甫的诗则显得沉重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