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时间: 2025-01-11 09:54:48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

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

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

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
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
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
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白话文翻译:

隋朝的宫殿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为了搜罗奇珍异宝,耗尽了四海的资源,
建立了制度,谋划了千年。
然而秦朝的军队在半夜袭来,
烈火焚烧了高大的台阶。
无数人聚集在一起,血肉横飞,
转眼间化为尘埃。
你看看汴河的路,
还在谈论隋末的柳树。
但要问那些哭泣的亡灵,
秋草已经长久未曾归来。

注释:

  • 隋氏:指隋朝,隋文帝杨坚所建立的朝代。
  • 宫阙:指皇宫的建筑。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高台:指高大的台基,通常是宫殿或城堡的基础。
  • 筋血:形容人们的血肉之躯。
  • 尘埃:比喻人死后化为灰烬。
  • 汴河:指汴河,古代重要的水道,流经今天的河南省。
  • 隋家柳:隐喻隋朝的遗迹。
  • 哭陵人:指为亡者哭泣的人,表达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和七言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感兴》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但李涉借古讽今,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状的忧虑。诗中提到的隋朝和秦朝,象征着历史的兴衰和权力的更迭。

诗歌鉴赏:

《感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歌,通过回顾隋朝的辉煌与灭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隋朝宫殿的宏伟,展现了一个曾经强盛的国家气势。接着,通过对隋朝万千努力的描述,表现出其建立的制度和文化的辉煌。随着历史的推进,秦军的突袭则象征着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毁灭,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惨烈和无奈。

最后,诗中提到的汴河和隋家柳,虽然是对隋朝的追忆,但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无情,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哭陵人和秋草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生死无常、时光流逝的主题,给人以深沉的哀思。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教训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形象描绘了隋朝皇宫的壮丽,突显其气势磅礴。
  2. 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反映了隋朝为了强盛而不惜耗费资源,建立制度谋求长治久安。
  3. 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突显历史的突变,秦朝的侵略让一切归于灰烬。
  4. 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描绘战争的惨烈,强调生死与毁灭的无常。
  5.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暗示历史遗迹的消逝,追忆隋朝的辉煌。
  6.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表达对生命和历史的沉重思考,秋草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尘埃”比喻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消逝。
  • 夸张:通过“万人聚筋血”夸大了战争的惨烈,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揭示了生死无常和时光流逝的主题,充满了对人世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阙:象征权力与辉煌。
  • 烈火:象征毁灭与战争。
  • 筋血:象征生命的脆弱。
  • 汴河:代表历史的流逝。
  • 秋草:象征生命的消逝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兴》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隋氏造宫阙”象征什么? a) 个人的情感
    b) 国家权力的象征
    c) 自然风光

  3. 诗中提到的“秦兵半夜来”是指什么? a) 友好的交流
    b) 突如其来的战争
    c) 文化的传播

答案:

  1. b) 唐代
  2. b) 国家权力的象征
  3. b) 突如其来的战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侧重于个人的情感。
  • 杜甫《春望》:反映战乱中的人们,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涉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