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寄书》

时间: 2025-01-11 14:02:47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

临书已是无多泪。

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

销魂照个人来矣。

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寄书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
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销魂照个人来矣。
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花上的痕迹和月光的片段,愁苦的开端与怨恨的结尾。写信时已是泪水不多。写完后却被轻柔的风吹散,轻风吹碎了我的心意。半帘的灯光,仿佛梦中的水影。销魂的光照着我走来。开头的时候必须要细心思量,因为那小小的梦境难以寻觅。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痕:花瓣上的痕迹,象征着过去的情感或回忆。
  • 月片:月光的片段,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愁头恨尾:愁苦的开始和怨恨的结束,表达情感的纠结。
  • 临书:写信时的状态。
  • 巧风:细腻的风,象征着命运的无常。
  • 销魂:形容心神被某种情感或景象所吸引,难以自拔。
  • 十分思:十分思量,强调思念的深刻。
  • 小梦:微小的梦境,象征着容易失去的渴望。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花痕月片”可联想到古诗中的春花秋月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是,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寄书》创作于一个充满感伤的时刻,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借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寄书》是柳是的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在写信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通过“花痕月片”描绘了过去的情感痕迹,象征着深厚却又易逝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写道“愁头恨尾”,这两句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过往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临书已是无多泪”一句,表达了诗人写信时的悲伤,字里行间充满了泪水的无奈与心痛。写完信后却遭遇“巧风吹碎人儿意”,象征着命运无常,内心的期盼难以实现。半帘灯焰的描写,则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梦与现实的交织。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索与对过往的追忆。无论是对“灯焰”的描写,还是对“梦水”的比喻,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最后的“缘他小梦难寻视”则强调了追寻梦境的艰辛与不易,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痕月片:过去的情感痕迹与时光的流逝相结合,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2. 愁头恨尾:表现出情感的纠结与复杂,既有愁苦又有遗憾。
  3. 临书已是无多泪:写信时的悲伤,暗示着情感的流失与无奈。
  4. 写成忽被巧风吹:写完信的心情瞬间被打散,象征着命运的无常。
  5. 半帘灯焰,还如梦水:灯光与梦境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梦幻感。
  6. 销魂照个人来矣:内心的情感被光照亮,表现出对情感的执念。
  7. 开时须索十分思:强调写信时需要深思熟虑。
  8. 缘他小梦难寻视:表达了一种对微小梦想的渴望与追寻的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焰”比喻情感的温暖与光亮。
  • 拟人:如“巧风吹碎人儿意”,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愁头恨尾”,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情感的描写,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强调了人们在爱情中常常面临的思念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痕:象征着过去的情感与回忆。
  • 月片: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灯焰: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也暗示着脆弱。
  • 梦水:象征着虚幻的美好与难以实现的愿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花痕月片”主要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过去的情感
    C. 自然景色

  2. 填空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3. 判断题:诗中“巧风吹碎人儿意”表达了命运的无常。 (对/错)


答案:

  1. B
  2. 过往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 (李煜)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诗词对比:
可将柳是的《踏莎行 寄书》与李煜的《虞美人》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