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回舟即事》
时间: 2025-02-04 16:2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回舟即事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红树槎枒,绿水周遮。荡舟回水驿烟斜。
一樽似梦,万事如麻。叹吾衰也,行不得,住为佳。
极天烽火,依然此地,小楼前人戴黄花。
船头侧听,不是悲笳。是前溪口,新月底,拨琵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水边荡舟的情景。红色的树木和绿色的水面交相辉映,远处烟雾缭绕,船在水中轻轻摇摆。一壶酒像梦一样,万般烦恼似麻丝般纠结。感叹自己年华已逝,行走无望,安静停留更好。即使烽火连天,依然在这地方,楼前的人们头戴黄花。船头静听,并不是悲伤的笛声,而是前溪口,伴着新月的光辉,拨动琵琶的声音。
注释
- 槎枒:树木的枯枝,指水边的红树。
- 驿烟斜:指水边驿站的烟雾斜斜升起。
- 樽:酒杯,这里暗指饮酒。
- 万事如麻:形容生活中的烦恼像麻绳一样纠缠不清。
- 黄花:黄花一般指菊花,象征着清高和难忘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1700),字仲明,号云洲,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厚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词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尤其擅长表达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行香子 回舟即事》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舟行水上的意象,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行香子 回舟即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词作,体现了陈维崧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词的开头以“红树槎枒,绿水周遮”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而“荡舟回水驿烟斜”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情境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水面轻轻荡漾的波纹。
接下来的“一樽似梦,万事如麻”则转向内心的沉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在这里,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逃避。词中的“叹吾衰也,行不得,住为佳”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终在“船头侧听,不是悲笳”中,找到了自我情感的寄托,音韵的和谐也让全诗充满了音乐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陈维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树槎枒,绿水周遮: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自然图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 荡舟回水驿烟斜:将视角转向舟行,体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 一樽似梦,万事如麻:酒的象征和对生活烦恼的感慨,增加了内心的复杂性。
- 叹吾衰也,行不得,住为佳:直接表达作者的无奈,强调了选择停留的价值。
- 极天烽火,依然此地,小楼前人戴黄花: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结合,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 船头侧听,不是悲笳。是前溪口,新月底,拨琵琶:通过听觉描写,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体现了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樽似梦”将酒比作梦,表达了虚幻的感受。
- 对仗:如“红树槎枒,绿水周遮”,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 拟人:在“船头侧听”中,赋予了船以人的感受,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交融,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丽。
- 绿水:代表着清新与宁静,带有一种流动的生命力。
- 黄花: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寓意深远,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白居易 -
“万事如麻”中的“麻”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人生的烦恼
C. 自然的景色
D. 醉酒的感觉 -
“船头侧听,不是悲笳”的意思是什么?
A. 船在听悲伤的笛声
B. 船在听欢快的音乐
C. 船静静地享受宁静
D. 船向远方航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描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行香子 回舟即事》在主题上均涉及思念与反思,但李白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陈维崧则强调对个人生活的感悟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词学概论》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行香子 回舟即事》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