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书事》
时间: 2025-04-29 10:2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凉书事
卧看鸟篆印苍苔,窗户凉生亦乐哉!
鸣树乱蝉催日落,拂阶飞叶报秋来。
病余已觉身如寄,醉里却怜心尚孩。
排日从今占幽事,折残篱菊探溪梅。
白话文翻译
我躺在这里,看着鸟儿在青苔上留下的痕迹,窗户透出凉爽的空气,真是快乐啊!树上的蝉鸣声乱,催促着太阳落下,飘飞的树叶在阶前告诉我秋天的到来。病后我已经觉得身体如同寄居的客人,醉酒中却又怜惜自己心中仍有孩童般的天真。从今往后,我要专心于这些幽静的事情,折几朵残菊,去溪边寻找梅花。
注释
- 卧看:躺着看。
- 鸟篆:鸟儿留下的印痕,形如篆书。
- 苍苔:青苔,生长在石头或地面上的绿色植物。
- 鸣树:鸣叫的树,指树上蝉鸣声。
- 拂阶:拂动阶梯,形容树叶飘落。
- 病余:病后,指身体康复后。
- 身如寄:身体像临时寄宿一样,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 孩:儿童,表示心中仍有童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中“鸣树乱蝉”与“拂阶飞叶”,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秋天的描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抗金志士。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深邃。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身体虚弱,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此时的陆游已深感生命的脆弱,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新凉书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命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卧于窗前的悠闲情景,透过窗户的凉意使他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接着,树上蝉鸣声和飘落的树叶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提醒着人们生命的短暂。
在面对病痛的困扰时,诗人却在醉酒中感受到心中的孩童般的纯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的精神。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折菊探梅成为他寄情于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
全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秋天的体察,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陆游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情感,将这幅秋日的画面生动而鲜明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卧看鸟篆印苍苔:诗人躺在那里观察鸟儿在青苔上留下的痕迹,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窗户凉生亦乐哉:窗外的凉意让他心生欢喜,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 鸣树乱蝉催日落:蝉在树上鸣叫,像是在催促太阳的落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拂阶飞叶报秋来:飘落的树叶轻轻拂过阶梯,象征秋天的到来。
- 病余已觉身如寄:经过病痛折磨,诗人感到身体如同寄居的客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醉里却怜心尚孩:即使醉酒,心中仍有孩童般的纯真与乐趣。
- 排日从今占幽事:从今往后,诗人希望专注于幽静的生活。
- 折残篱菊探溪梅:诗人打算折菊花、探梅花,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如寄”,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如“鸣树乱蝉”,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和对秋天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鸟篆:象征生命的痕迹和自然的气息。
- 苍苔:代表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 鸣树: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飞叶: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生命的短暂。
- 菊花、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 A. 鸟鸣
- B. 蝉鸣
- C. 飞叶
- D. 以上皆是
-
“身如寄”是指什么?
-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B. 身体的虚弱感
- C. 对朋友的寄托
- D. 对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与坚韧
- C. 生命的脆弱
- D. 暴风雨的来临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苏轼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体的内心感受,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了宏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陆游的《新凉书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宁静的山水意境,陆游则通过个人的感受深化了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