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旗金甲驻沙滩,
横海楼船旧筑坛。
王浚举帆风正急,
孙恩归岛水犹寒。
由来北府屯原重,
自古长江守独难。
浮玉山头兵十万,
帐中好把阵图看。
白话文翻译:
云旗在沙滩上高高飘扬,金甲战士在此驻守;
楼船横渡大海,昔日的祭坛依然存在。
王浚已然扬帆起航,正值风急浪涌;
而孙恩归来的小岛上,水面依旧寒冷。
自古以来,北方的军队驻扎在原野上是十分艰难的;
而长江自古以来守卫的任务更显得独特而艰巨。
在浮玉山的山头上,驻扎了十万大军,
帐中将领们正在仔细查看阵图。
注释:
- 云旗:指的是战旗,象征军队的标志。
- 金甲:金色的盔甲,指战士的武装。
- 横海楼船:指的是大船在海上航行。
- 王浚: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 孙恩:古代反叛者,此处指其归岛的情景。
- 北府:指北方的军队。
- 长江:中华大地上的重要河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浮玉山:可能是指某个有名的地名,寓意高耸的山峰。
- 阵图:指的是军队的阵形布置图。
典故解析:
- 王浚:东晋时期将领,曾在对抗外敌时立下赫赫战功。
- 孙恩:历史上著名的叛乱者,曾在东汉末年对抗朝廷,最终失败。
- 长江: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象征着战略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昊,清代诗人,因其诗作中多描写历史事件和战争场景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发的时代。诗人可能受到历史事件的启发,借古讽今,表达对兵事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军事题材为主,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场景与将领的豪情。开头两句描绘了战旗和战士的英姿,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仿佛即将迎来一场激烈的战争。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王浚和孙恩,构建起历史的纵深感,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由来北府屯原重,自古长江守独难”中,诗人反映出长江作为重要防线的艰巨,而“浮玉山头兵十万,帐中好把阵图看”则表现了将领们在战前的筹备与谋划,展现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王昊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将领的豪情,展现出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旗金甲驻沙滩:描绘了战旗在沙滩上高高飘扬的场景,金甲战士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 横海楼船旧筑坛:提到昔日的祭坛,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 王浚举帆风正急:强调王浚在紧张的战斗准备中,揭示出战争的紧迫感。
- 孙恩归岛水犹寒:描绘了孙恩归来的孤独与不安,水的寒冷象征着战事的凶险。
- 由来北府屯原重:反映了北方军队驻扎的艰辛与压力。
- 自古长江守独难:强调长江作为防线的战略地位,守卫之难。
- 浮玉山头兵十万:描绘了大军的雄伟场面,展现出强大的军力。
- 帐中好把阵图看:揭示出将领们在战前认真准备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旗金甲”和“王浚举帆”,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具体的地名、人物描述来隐喻战争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展现出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状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旗:象征着战斗与斗志。
- 金甲:代表着勇气与保卫。
- 长江:象征着战略的重要性与历史的厚重感。
- 浮玉山:象征着高耸的希望与壮丽的军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诗《杂感三首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王浚”是哪一时期的将领?
- A) 唐朝
- B) 宋朝
- C) 东晋
- D) 明朝
-
“浮玉山头兵十万”中的“十万”指的是什么?
- A) 军队数量
- B) 战斗时间
- C) 战争地点
- D) 将领数量
答案:
- B) 王昊
- C) 东晋
- A) 军队数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战国策》
- 《赤壁赋》 by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昊的诗更侧重于历史人物与军事场面,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疾苦与个人的情感。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怀,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