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2-04 15:34:02

吴罂小小,看非瓷非玉。

似饱花神万钟粟。

有饭钞、云子囊锁云罗,春尽也、蝶税蜂粮自足。

问谁明月下,斸罢金锄,鸾帚轻匀画阑曲。

艳绝女儿妆,粉白香红,又衣袖、回黄转绿。

配崖蜜、煎来十分甜,笑一盏新尝,味逾饧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吴罂小小,看非瓷非玉。
似饱花神万钟粟。
有饭钞云子囊锁云罗,
春尽也蝶税蜂粮自足。
问谁明月下,斸罢金锄,
鸾帚轻匀画阑曲。
艳绝女儿妆,粉白香红,
又衣袖回黄转绿。
配崖蜜煎来十分甜,
笑一盏新尝,味逾饧粥。

白话文翻译:

这只小小的吴罂,看上去不是瓷器也不是玉器,
就像盛满了花神的万钟粟米。
有米饭和钞票,像云子一样锁住了云罗,
春天已尽,蝴蝶和蜜蜂的粮食自足。
问谁在明月下,斩完金锄,
轻轻地扫拂着画阑,曲调悠扬。
妆容艳丽的女子,粉白香红,
她的衣袖又回转成了黄绿。
配上崖蜜煎制,极其甜美,
笑着品尝一盏新煮的,味道胜过甜粥。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罂:一种小巧的容器,常用来盛放香料或药材。
  • 花神:指花卉的神灵,象征着春天的繁华。
  • 云子:可能指的是轻盈的云朵,形容其轻柔。
  • 黄转绿:指衣袖的颜色变化,象征着春夏的交替。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花神”与古代对自然的崇拜相关,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风俗为主。他的作品多带有浓厚的个性,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风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吴罂这一小巧物件的独特魅力,仿佛不仅仅在描述物品,更是在展现一种生活的态度。诗句中的“似饱花神万钟粟”,让人感受到丰盈和富饶,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这种意象的运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角转向春天的生机,蝴蝶和蜜蜂在春尽时节依然自足,反映了自然界的自我调和与循环。诗人通过“问谁明月下,斸罢金锄”引入了人类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得到升华。

在最后部分,艳丽的女子与甜蜜的崖蜜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生活的美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罂小小,看非瓷非玉。”:吴罂作为小巧的器物,质感独特,给人以好奇和期待。
  2. “似饱花神万钟粟。”: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吴罂的丰盈感。
  3. “有饭钞云子囊锁云罗,”:描述生活的充实和富足。
  4. “春尽也蝶税蜂粮自足。”:强调春天的生机依然存在,生活自给自足。
  5. “问谁明月下,斸罢金锄,”:引入人类的耕作与自然的交融。
  6. “鸾帚轻匀画阑曲。”: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7. “艳绝女儿妆,粉白香红,”:女子的妆容与自然相映成辉,彰显美。
  8. “又衣袖回黄转绿。”:色彩的变化象征着季节的轮转。
  9. “配崖蜜煎来十分甜,”:甜蜜的味道与生活的愉悦感。
  10. “笑一盏新尝,味逾饧粥。”:最后,以品尝的快乐结束,传达了生活的幸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饱花神万钟粟”,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生动性。
  • 对仗:如“粉白香红,又衣袖回黄转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问谁明月下”,赋予月亮人性,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春天生机盎然的赞美。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罂:象征着细腻与珍贵。
  • 花神:代表着春天与自然的美。
  • 蝶、蜂: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然的循环。
  • 女儿妆: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崖蜜:代表着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甜美。

这些意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吴藻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吴罂”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器物
    • C. 一种乐器
  3. 诗中描绘了哪种动物?

    • A. 鱼
    • B. 蝴蝶和蜜蜂
    • C. 鸟

答案:

  1. B. 吴藻
  2. B. 一种器物
  3. B. 蝴蝶和蜜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洞仙歌》与《春晓》,可以发现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洞仙歌》更注重人情与自然的结合,而《春晓》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美丽。这种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使得两首诗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