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水》

时间: 2025-01-24 07:41:07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背云冲石出深山,
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
会归沧海助波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深山中的水流,水从云雾缭绕的石头间奔涌而出,流淌在清冷的、浅碧色的河流中,看上去显得格外寒冷。这条河流并不仅仅是在这里发出声音,它最终会汇入大海,助长海浪的涌动。

注释:

  • 背云:背对着云雾;在这里形容云雾缭绕的环境。
  • 冲石:水流冲击石头;形象地描绘水流的急促。
  • 泠泠:形容水流清澈而凉爽的声音。
  • 沧海:指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濆,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歌鉴赏:

《山下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山间的水流,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首句“背云冲石出深山”,通过“冲石”的意象展示了水流的力量,读来让人感受到山间水的奔腾与活力,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水声。第二句“浅碧泠泠一带寒”则转向描绘水流的色泽和声音,清澈的水流在阳光下泛着碧色,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诗人运用“泠泠”一词,生动地传达出水流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自然氛围。

下两句“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则将这条小河的命运与大海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水流的归宿与壮阔。通过对比,小河的涓涓细流与大海的波澜壮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小事物的存在也与宏大的世界息息相关。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周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背云冲石出深山:描述水流从高山中奔涌而出,冲击着石头,表现出水流的急促与力量。
    2. 浅碧泠泠一带寒:描绘水流的颜色与声音,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突出水的清澈与凉爽。
    3. 不独有声流出此:强调水流不仅仅是声音的存在,更有其归属。
    4. 会归沧海助波澜:暗示水流最终将汇入大海,助长海浪,象征生命的归宿与自然的循环。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泠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声音,“背云”与“冲石”的对仗使句子更具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水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山与海:山象征坚固与静谧,海则代表广阔与动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下水》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周濆
    • C. 杜甫
  2. 诗中“泠泠”一词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流的颜色
    • B. 水流的声音
    • C. 山的高度
  3. 诗中提到的“沧海”象征什么?

    • A. 小溪
    • B. 大海
    • C. 湖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惆怅,而周濆的《山下水》则强调了水流的活力与生命力,表现出不同的自然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周濆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