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关坐月》

时间: 2025-01-23 21:34:21

雨后来残月,江潭落影寒。

乱山同一照,险路几回看。

客泪惊秋老,哀虫絮夜阑。

柝声常不寐,未许旅魂安。

意思解释

虎牙关坐月

作者: 吴元龙 〔清代〕

原文展示:

雨后来残月,江潭落影寒。
乱山同一照,险路几回看。
客泪惊秋老,哀虫絮夜阑。
柝声常不寐,未许旅魂安。

白话文翻译:

雨后,残月挂在天边,江潭上影子显得格外寒冷。
群山在同一轮明月下闪烁,险峻的道路让我几度回头凝望。
身为旅人的我,泪水惊动了已渐老去的秋天,
夜阑时分,虫鸣悲哀,伴我入睡。
柝声在耳边不断,令我难以安眠,旅途的灵魂未能得到安宁。

注释:

  • 残月:指月亮未圆,象征孤寂与不完整。
  • 江潭:指江河和潭水,暗示自然环境的冷清。
  • 客泪:旅人因思乡而流泪,表达孤独与思念。
  • 柝声:夜间守更的声音,表明不安宁的状态。

典故解析:

“虎牙关”是古代边关名,象征险阻与孤独的旅途。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心境,反映出古代文人对边境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元龙,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深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在边关守卫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旅人在边关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雨后来残月”就描绘了一个雨后清冷的夜晚,月光虽然美丽,却也透出一丝阴冷,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将眼前的山水与内心的情感结合,表现了内心的多重挣扎。通过“客泪惊秋老”,诗人表达了因思乡而流下的泪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中的“柝声常不寐”,则是对旅途无尽孤独的最终总结,令人深感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后来残月:雨后夜空中挂着一弯残月,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与孤独。
  2. 江潭落影寒:在江边潭水中,月影如寒光闪烁,增添了冷清的氛围。
  3. 乱山同一照:群山共沐月光,象征着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4. 险路几回看:诗人多次回望那险峻的道路,流露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5. 客泪惊秋老:旅人因思乡而泪流满面,触动了秋天的凋零。
  6. 哀虫絮夜阑:夜深人静,虫鸣悲哀,伴随诗人入睡。
  7. 柝声常不寐:夜间守更的声音让人无法安眠,旅途的疲惫与思乡之情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客泪惊秋老”,将泪水与秋天的凋零相联系。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和意象上都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孤独的旅途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在自然与人生中的无奈与感伤,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残月:象征孤独、思念与不完整的心境。
  • 江潭:自然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相映成趣。
  • 虫鸣:夜间的虫鸣声象征着无尽的哀愁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泪惊秋老”指的是: A. 旅人的泪水
    B. 秋天的美景
    C. 月亮的光辉
    答案: A

  2. “柝声常不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无奈与孤独
    C. 喜悦
    答案: B

  3. 诗人所描绘的环境是: A. 热闹的城市
    B. 寂静的边关
    C. 繁华的集市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本诗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杜甫更多地强调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吴元龙则侧重于对环境的感受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元龙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