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
时间: 2025-01-08 11:5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
作者: 梁泰来 〔宋代〕
地偏不受点尘侵,
日涉园亭得趣深。
竹外移梅曾辟径,
月中分桂定成林。
云山环碧醉人眼,
池水澂泓鉴此心。
净几明窗潇洒尽,
时携好客一凭临。
白话文翻译:
这片偏僻的地方没有一点尘土的侵扰,
阳光照耀下的园亭趣味深长。
竹林之外移栽的梅花曾开辟出小路,
月光下的桂树分开,定然成林。
环绕的云山碧绿,令人陶醉,
池水清澈如明镜,映照着我的心。
干净的桌子和明亮的窗子,尽显潇洒,
有时带着朋友在这里闲坐品味。
注释:
- 地偏:指地势偏僻的地方。
- 点尘:微小的尘埃。
- 日涉:阳光照耀,涉指光照。
- 园亭:园中的亭子。
- 移梅:移植梅树。
- 辟径:开辟道路。
- 月中:月光之中。
- 分桂:桂树分开,意指桂树茂盛。
- 云山:环绕的山。
- 醉人眼:令人陶醉的景色。
- 澂泓:清澈透明的水。
- 鉴此心:照见内心。
- 净几:干净的桌子。
- 明窗:明亮的窗子。
- 潇洒尽:洒脱自在,毫无拘束。
- 好客:好客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泰来,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桂林的周垣戴氏池馆中,受周围优美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自然与友人相聚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示了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以“地偏不受点尘侵”引入,表达了此地的宁静与清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纯净状态的向往。接着,通过“日涉园亭得趣深”描绘出阳光洒在园亭上的美好景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竹外移梅曾辟径,月中分桂定成林”两句,既描绘了园中梅花的生长,亦让人联想到月光下的桂林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刻思考。后面的“云山环碧醉人眼,池水澂泓鉴此心”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诗人仿佛沉醉于这种美的氛围中,心灵得到了洗涤。
最后两句“净几明窗潇洒尽,时携好客一凭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相聚的希冀与享受,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洒脱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偏不受点尘侵:描绘出此地的清净与世外桃源的气息。
- 日涉园亭得趣深:阳光洒落,园亭内的趣味自然深厚。
- 竹外移梅曾辟径:梅树的移植使得小路形成,增添了生机。
- 月中分桂定成林:月光下的桂树分开,象征着生机盎然。
- 云山环碧醉人眼:云山环绕,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 池水澂泓鉴此心:清澈的池水如镜,映照出诗人的内心。
- 净几明窗潇洒尽:干净的桌子与明亮的窗子,展现出诗人的洒脱。
- 时携好客一凭临:与友人共聚,享受生活的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山环碧”形象地表达人眼前的美景。
- 对仗:如“净几明窗”、“时携好客”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之美与友人相聚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自然美与生活的宁静。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梅:象征坚韧与高雅,代表诗人的品格。
- 月:象征柔和与宁静,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池水: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地偏”意指什么? A. 城市繁华
B. 偏僻的地方
C. 水流湍急
答案: B -
“云山环碧”中的“环”字意指? A. 环绕
B. 环保
C. 圆形
答案: A -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好客”是指? A. 喜欢交友
B. 喜欢吃喝
C. 喜欢旅行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梁泰来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