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游升元归寄陈道士
任士林 〔元代〕
独往有所适,重来兴未穷。
苍云山色外,晴日树声中。
世亦思遐举,吾方抱屡空。
平生司马约,回首起玄风。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一人出门,心中有些得意,
重回此地却发现兴致仍未尽。
苍苍的云影笼罩在山色之外,
晴朗的日子里树影声声响动。
世人也常思念远大的志向,
而我却总是感到空虚无所归。
一生中我曾与司马相约,
回首往事,感受到那股玄妙的风。
注释:
- 独往:独自出行,表示一种自由与洒脱。
- 有所适:心中有所满足,感到愉悦。
- 重来:再次回到此地,暗示对过去的回忆。
- 世亦思遐举:世人也常常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 吾方抱屡空:我内心却感到空虚,无法实现这些理想。
- 司马约:提及历史人物,可能指司马迁或司马光,二者均为著名的历史学家。
- 玄风:指一种深奥的气息或思想,象征哲理的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士林,元代诗人,字孟韬,号冰壶,山西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重游升元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
诗歌鉴赏:
《重游升元归寄陈道士》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诗。开篇“独往有所适,重来兴未穷”表达了诗人在独自出游时的愉悦心情,但在重回故地时却感到兴致未尽,这种矛盾的情绪引发了对人生理想的思考。接下来“苍云山色外,晴日树声中”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苍云和树声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然而,在面对“世亦思遐举,吾方抱屡空”的吟咏时,诗人却感到对理想的失落和空虚,反映了元代文人在社会动荡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平生司马约,回首起玄风”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暗示了对过去理想的回忆与向往,赋予了整首诗更加丰富的历史和哲理内涵。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独到见解,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往有所适:独自出门时感到心情愉悦,暗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 重来兴未穷:重返故地却发现兴致依旧,没有消逝,显示出对自然的留恋。
- 苍云山色外:描绘山外的苍云,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晴日树声中:晴朗的日子里,树影摇曳,声响动人,表现宁静的自然氛围。
- 世亦思遐举:世人都在追求远大的理想,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吾方抱屡空:我内心却感到空虚无所归,反映对理想的失落感。
- 平生司马约:提及与历史人物的约定,暗示对过往的回忆与哲理的思考。
- 回首起玄风:回首往事,感受到深邃的哲理和思想,象征着对人生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苍云山色外,晴日树声中”,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树声的描绘赋予自然以生命,使景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和个人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寄托了对逝去理想的追忆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云:象征深邃与遥远的理想。
- 山色: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树声:代表自然的细腻与动感。
- 玄风:隐喻哲学思考的深奥和人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独往有所适”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愉悦
- C. 忧伤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苍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理想的遥远
-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B
-
“吾方抱屡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满足
- B. 空虚
- C. 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重游升元归寄陈道士》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豪放与奔放,而任士林的诗则更显内敛与思索。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任士林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的哲学思考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