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小园散步》
时间: 2025-01-11 22:5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小园散步
何文明 〔清代〕
残滴收檐牙,㶁㶁雷犹怒。
炊烟遮山起,倦翮遗响度。
乱云飘破絮,薄者乃若雾。
蛁蟟嘒纤柯,螮蝀横薄暮。
叶色翠于染,蛩语繁如诉。
林罅逗微凉,清气弥衣屦。
触处皆成赏,独立如有悟。
何人抒幽怀,吟声出深树。
白话文翻译:
雨后小园散步,屋檐上残余的水滴滴落,雷声依旧愤怒。炊烟从山间升起,倦怠的鸟儿在空中留下余音。乱云在空中飘荡,轻薄的云朵宛如薄雾。草虫在细枝上鸣叫,蛐蛐在薄暮时分横行。树叶的绿色比染料还要鲜艳,蟋蟀的鸣叫声如诉如诉。林间的缝隙透出微凉的气息,清新的空气弥漫在衣裳和鞋子之间。四处都成为了赏景的地方,独自站立仿佛有了顿悟。是谁在抒发幽深的情怀,吟唱声从深林传出。
注释:
- 残滴:雨水的残留
- 㶁㶁:形容雷声的声音
- 倦翮:疲惫的鸟
- 蛁蟟:一种昆虫,特指蟋蟀
- 螮蝀:一种蝈蝈,夜间鸣叫的昆虫
- 翠于染:形容叶子绿色鲜艳
- 清气:指清新空气和气息
- 独立如有悟:独自站着仿佛有所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文明,清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雨后小园散步》创作于何文明晚年,正值他人生的沉淀期。诗中通过描绘雨后小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后小园散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小园的景象。诗中的自然元素如雨水、雷声、炊烟、虫鸣等,构筑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元素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特别是“叶色翠于染,蛩语繁如诉”这两句,生动地表达了雨后植物的生机与昆虫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故事。
诗的最后两句“触处皆成赏,独立如有悟”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悟与反思。独立于自然之中,诗人似乎找到了与自然的共鸣,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整首诗情景交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滴收檐牙:描绘雨后水滴从屋檐上滴落,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㶁㶁雷犹怒:雷声仍然在响,传达出自然的力量与威严。
- 炊烟遮山起:炊烟在山间升起,给人一种温暖与生活气息的感觉。
- 倦翮遗响度:鸟儿疲倦,留下余音,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疲惫。
- 乱云飘破絮:云朵乱飘,形似破碎的絮,表现出一种动荡的状态。
- 薄者乃若雾:轻薄的云朵像雾一样,进一步渲染了雨后朦胧的景象。
- 蛁蟟嘒纤柯:描写草虫在细枝上鸣叫,表现出生命的细微之处。
- 螮蝀横薄暮:蝈蝈在傍晚时分横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叶色翠于染:叶子比染料更绿,突出自然的鲜活。
- 蛩语繁如诉:蟋蟀的鸣叫声如诉说,传达出一种情感的寄托。
- 林罅逗微凉:林间的缝隙透出凉意,暗示着清新的气息。
- 清气弥衣屦:清新的空气弥漫在衣裳和鞋子之间,表现出自然的愉悦。
- 触处皆成赏:四处都成了欣赏的对象,强调了自然的美。
- 独立如有悟:独自站立仿佛有了领悟,展现出一种哲理思考。
- 何人抒幽怀:谁在抒发深沉的情感,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朵比作薄雾,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虫鸣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哲学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深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雷声: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庄严。
- 炊烟:家园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虫鸣: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滴收檐牙”描绘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 A. 雨后
- B. 晴天
- C. 雪天
-
“叶色翠于染”中的“翠”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绿色
- C. 蓝色
-
诗中提到的“倦翮”是指什么?
- A. 疲惫的鸟
- B. 美丽的花
- C. 迷人的风
答案:
- A. 雨后
- B. 绿色
- A. 疲惫的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自然景色,通过月光表达孤独与思考。
- 《山居秋暝》:以山水景物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哲思,风格与《雨后小园散步》相似,但更注重秋天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何文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