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晚眺》
时间: 2025-01-26 05:35:14意思解释
竹里晚眺
作者: 王步青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疏篁雨过夕阳明,半亩荷塘秋气清。
正欲隔篱呼酒伴,刚逢别浦送蝉声。
地偏长结枌榆友,性远还寻鸥鹭盟。
一榻草堂高卧稳,东山千古有余情。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过后,夕阳明媚,竹林间显得愈加清新;
半亩的荷塘,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气息。
我正想隔着篱笆呼叫朋友一起喝酒,
却恰逢河边传来蝉鸣的声音。
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我与榆树和枌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而我性情疏远,却又时常寻求与海鸥和白鹭的契合。
在这草堂中高卧,生活安稳,
东山的情怀,千古传承,依然萦绕在心间。
注释:
- 疏篁: 疏疏的竹林。
- 荷塘: 指盛开的荷花的池塘。
- 秋气清: 秋天的气息清新。
- 隔篱: 隔着篱笆。
- 送蝉声: 送别蝉鸣的声音。
- 地偏: 地方偏僻。
- 枌榆: 指枌树和榆树。
- 鸥鹭: 海鸥和白鹭,象征自由与宁静。
- 一榻草堂: 一张草席的草堂。
- 东山: 指东山一带,象征隐逸与安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步青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竹里晚眺》创作于清代,诗人写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竹里晚眺》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细雨过后的竹林、夕阳的明媚和荷塘的清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友谊的渴望,表现了诗人身处偏僻之地的孤独感。在“正欲隔篱呼酒伴”中,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的情感显得尤为真挚,而“刚逢别浦送蝉声”则将这种孤独与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突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最后,诗人以“东山千古有余情”结束,显示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眷恋,传达出一种长久的情感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篁雨过夕阳明:细雨之后,竹林显得清晰,夕阳照耀,明亮的景象。
- 半亩荷塘秋气清:半亩的荷塘中,秋天的气息清新而宜人。
- 正欲隔篱呼酒伴:诗人正想隔着篱笆呼叫朋友来喝酒。
- 刚逢别浦送蝉声:恰好在这个时候,听到了边上传来的蝉鸣声。
- 地偏长结枌榆友:在这个偏僻的地方,结识了榆树和枌树这样的朋友。
- 性远还寻鸥鹭盟:尽管性情疏远,仍然向往与海鸥和白鹭结交。
- 一榻草堂高卧稳:在这草堂中高卧,生活安稳而宁静。
- 东山千古有余情:东山的情怀,如同千古的传承,依然萦绕在心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心情的宁静与孤独。
- 拟人:将蝉声和友谊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荷塘:象征纯洁和美好。
- 蝉声:象征时间流逝与夏日的宁静。
- 鸥鹭:象征自由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篁雨过夕阳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清晨的竹林
B. 雨后的竹林与夕阳
C. 黄昏的湖边 -
诗人为何想要呼酒伴?
A. 因为无聊
B. 想要分享快乐
C. 享受孤独 -
“地偏长结枌榆友”中的“枌榆”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树木
C. 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感悟。两者皆体现了清新淡泊的情怀,但王步青的作品更显孤独与寻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步青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