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1-26 23:41:34

烛烟凉,筝雨歇,帘影熨秋水。

一寸横波,人倚画屏背。

玉笙吹起春魂,翻阶红药,尽消受、看花情味。

和残醉。

经年袖粉零啼,香冷合欢被。

钿缕双蝉,潘鬓竟憔悴。

此情欲说还休,彩云归梦,祗明月、照人无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作者: 张尔田 〔清代〕

烛烟凉,筝雨歇,帘影熨秋水。
一寸横波,人倚画屏背。
玉笙吹起春魂,翻阶红药,尽消受看花情味。
和残醉。经年袖粉零啼,香冷合欢被。
钿缕双蝉,潘鬓竟憔悴。
此情欲说还休,彩云归梦,祗明月照人无睡。

白话文翻译:

蜡烛的烟雾渐凉,筝声与雨声都已停歇,窗帘的影子映照在秋水之上。
一抹波光荡漾,我倚靠着画屏的背面。
玉笙的声音唤醒了春天的灵魂,花瓣纷纷飘落,已无心再看花的情趣。
醉意渐消,年复一年,袖子上的粉色泪痕零落,香气渐淡的合欢被仍然包裹着我。
珠钿编成的双蝉,鬓发已然憔悴。
这份情感欲说还休,彩云归去的梦境中,唯有明月陪伴我无眠。

注释:

  • 烛烟凉:指蜡烛熄灭后,烟雾变得凉淡。
  • 筝雨歇:古筝的声音与雨声都已停止。
  • 帘影熨秋水:窗帘的影子轻轻映照在秋水之上。
  • 一寸横波:一寸水面上荡起微波。
  • 玉笙: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常用来吹奏柔美的乐曲。
  • 红药:指的是花,可能是指红色的花朵。
  • 和残醉:指在醉意未醒时的状态。
  • 合欢被:一种柔软的被子,象征着温暖和爱情。

典故解析:

  • 彩云归梦:出自古代诗词,常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幻想的追逐,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尔田,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常以女性的情感为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命运与情感常常受到压制,诗人通过这一诗作表达了对女性情感的理解与同情。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微妙的场景与情感状态,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开头几句以“烛烟凉,筝雨歇”引入,设置了一个凉意渐浓的秋日氛围,给人以孤寂之感。接着“人倚画屏背”,更是将独自思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玉笙吹起春魂”,这一句将春天的气息与爱情的希望结合在一起,然而接下来“尽消受看花情味”则反映了对爱情的失落与无奈,仿佛春天的美好已随花瓣的凋零而逝去。诗中对“残醉”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醉酒后更显得情感真挚而又无奈。

最后两句“此情欲说还休,彩云归梦,祗明月照人无睡”,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明月照耀下的孤独,深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基调。这首词不仅有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还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精致的语言,展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烛烟凉,筝雨歇,帘影熨秋水。
    这三句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个清冷的秋日氛围,引发读者的共鸣。

  2. 一寸横波,人倚画屏背。
    诗人以“横波”描绘水面,暗示内心的波动,表现出一种独自倚靠的寂寞感。

  3. 玉笙吹起春魂,翻阶红药,尽消受看花情味。
    从春天的乐声到花瓣的飘落,表现出对春天与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4. 和残醉。经年袖粉零啼,香冷合欢被。
    通过残醉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逝。

  5. 钿缕双蝉,潘鬓竟憔悴。
    描绘了女性的衰老与失落,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深度。

  6. 此情欲说还休,彩云归梦,祗明月照人无睡。
    最后两句以梦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尽思考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烟与情感的凉意相联系,增强情感表现。
  • 拟人:将“春魂”赋予乐器,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整首词运用了许多对仗修辞,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爱情的思考与失落,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与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可奈何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烟: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筝声:代表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 春魂: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中的陪伴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笙
    C. 玉笙
    D. 二胡

  2. “此情欲说还休”中“欲说”的意思是? A. 渴望表达
    B. 不想说
    C. 说的太多
    D. 没有话可说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张尔田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但张尔田更为细腻,李清照则展现了更多的情感力量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清代词人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