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淮上诸故人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3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明照新竹,苍翠成琅玕。
竹间惊宿鸟,飞入白云端。
云端高万里,应怯天风寒。
寒风尚可持,此去路漫漫。
想君对清夜,思我坐愁叹。
愁叹亦何益,凄恻中心醉。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新长出的竹子,竹子显得苍翠欲滴,如同美玉一般。竹林间惊动了栖息的小鸟,它们飞入了高高的白云之中。那云层高达万里,应该会惧怕那寒冷的天风。即便寒风尚可忍受,但我接下来的路途却是漫长无尽。想到你在清静的夜晚,思念我而坐在那里愁苦叹息。愁苦和叹息又有什么用呢?只会让我心中更加凄凉而沉醉。
注释
- 琅玕:美玉的意思,形容竹子翠绿的颜色。
- 宿鸟:在竹林中栖息的小鸟。
- 云端:云的顶端,象征高远。
- 怯:害怕、畏惧。
- 寒风:寒冷的风,象征着孤独与艰难。
- 路漫漫:路途漫长,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清夜:宁静的夜晚,寓意思念和孤独。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其意境和情感表达与古代诗人常用的离别、思念的主题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时对故人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璟章,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诗人在离开故乡或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路途孤独时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别淮上诸故人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诗中开篇即以“日明照新竹,苍翠成琅玕”引入,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竹子的翠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的情感逐渐变得沉重,描述鸟儿在竹间飞入白云,暗示着自由与向往,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云端高万里,应怯天风寒”,这句诗蕴含了对未来艰险的隐忧。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无奈,尽管“愁叹”无益,但那份深切的情感依然让人感到凄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对故土和知己的眷恋,以及在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明照新竹: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新生的竹子上,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苍翠成琅玕:竹子显得十分翠绿,像美丽的玉石,传递出一种清新雅致的美感。
- 竹间惊宿鸟:竹林中栖息的小鸟被惊动,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飞入白云端:小鸟飞向高空的白云,象征着自由与向往。
- 云端高万里,应怯天风寒:云层高达万里,鸟儿可能会害怕寒冷的风,暗示着对未来的恐惧。
- 寒风尚可持,此去路漫漫:尽管寒风可以忍受,但前方的旅程却漫长而艰难。
- 想君对清夜,思我坐愁叹:思念故人,想象他们在清静的夜晚因自己而愁苦叹息。
- 愁叹亦何益,凄恻中心醉:愁苦和叹息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让心中更加凄凉而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苍翠成琅玕”用美玉比喻竹子,表现竹子的美丽。
- 拟人:“惊宿鸟”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寒风尚可持,此去路漫漫”,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使人感受到深切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竹: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理想。
- 寒风:象征着孤独与艰难。
- 清夜:象征着思念与孤独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苍翠成琅玕”中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 A. 美玉
- B. 竹子
- C. 青色
-
诗人对未来的路途感到:
- A. 期待
- B. 迷茫
- C. 恐惧
-
“愁叹亦何益”的意思是:
- A. 愁苦和叹息有帮助
- B. 愁苦和叹息没有用处
- C. 愁苦和叹息让人快乐
答案
- A. 美玉
- B. 迷茫
- B. 愁苦和叹息没有用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陈璟章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故友和故土的思念,但陈的诗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杜的诗则更加强调情感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