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3:01:49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免均房险,宽平喜博山。 园林皆掩映,风俗自安闲。 麻麦三春暮,人烟百里环。 吾行半天下,难得此江关。

白话文翻译:

已经避开了均房之间的险阻,心情宽慰地欣赏着博山的景色。 园林在远处若隐若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我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难得遇到这样美丽的江关。

注释:

  • 均房险:指均州和房州之间的险阻地带。
  • 博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到之处的山名。
  • 掩映:形容景物在远处若隐若现的样子。
  • 风俗自安闲: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 麻麦三春暮: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
  • 人烟百里环: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游历广泛,对各地风土人情有深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舜民在游历过程中,到达某个名为博山的地方,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因而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欣赏。诗中“已免均房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避开险阻的庆幸,而“宽平喜博山”则流露出对博山景色的喜爱。后两句通过对园林、风俗、麻麦、人烟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免均房险”:表达了诗人对避开险阻的庆幸。
  • “宽平喜博山”:流露出对博山景色的喜爱。
  • “园林皆掩映”:形容园林在远处若隐若现的样子。
  • “风俗自安闲”:当地的风俗习惯显得自在悠闲。
  • “麻麦三春暮”:麻麦在春末时分成熟。
  • “人烟百里环”:人烟在百里范围内环绕。
  • “吾行半天下”:表达了诗人游历广泛的自豪。
  • “难得此江关”:难得遇到这样美丽的江关。

修辞手法:

  • 掩映: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园林显得生动。
  • 自安闲: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风俗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欣赏。

意象分析:

  • 博山:象征着诗人所到之处的美丽景色。
  • 园林:象征着自然美景。
  • 风俗:象征着人文风情。
  • 麻麦: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人烟:象征着人间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博山”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山名 C. 人名 D. 植物名

  2. 诗中“风俗自安闲”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当地风俗习惯紧张 B. 当地风俗习惯自在悠闲 C. 当地风俗习惯繁忙 D. 当地风俗习惯混乱

  3. 诗中“麻麦三春暮”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顺阳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但张舜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游历生活的热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