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融师松斋》

时间: 2025-01-10 19:08:48

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

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融师松斋 张舜民 〔宋代〕

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 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不理解子荆的流水可以当作枕头,冷笑着陶令的琴没有弦。 面对流水,耳朵何须清洗,续弦得到的胶还是自己煎制的。 无法阻止巢边的雏鸟吵闹,也不愿像竿上的鲇鱼那样攀缘。 只希望能把床移到西墙边,与师父一起尽情聆听松风入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荆流可枕:子荆,指古代隐士子荆,传说他枕流而眠。
  • 陶令琴无弦:陶令,指陶渊明,他曾说“琴无弦,乐自心”。
  • 临流有耳安用洗:面对流水,耳朵自然清净,无需刻意清洗。
  • 续弦得胶还自煎:续弦,指修补琴弦,得胶,指得到胶水,自煎,指自己制作。
  • 黄口:指雏鸟。
  • 鲇鱼缘:鲇鱼攀缘,比喻攀附权贵。

典故解析:

  • 子荆流可枕:出自《庄子·逍遥游》,子荆枕流而眠,象征隐逸生活。
  • 陶令琴无弦: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题写在融师松斋的墙壁上,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笑。“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最后两句“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更是将诗人的隐逸情怀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与师父共听松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诗人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冷笑。
  2.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诗人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
  3. “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拒绝。
  4.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诗人表达了对与师父共听松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子荆流可枕”比喻隐逸生活,“陶令琴无弦”比喻超脱世俗。
  • 拟人:“临流有耳安用洗”将流水拟人化,表达自然的清净。
  • 对仗:“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鲇鱼缘”对仗工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拒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拒绝,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荆流:隐逸生活的象征。
  • 陶令琴:超脱世俗的象征。
  • 临流:自然的象征。
  • 松风:隐逸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荆流可枕”比喻什么? A. 隐逸生活 B. 超脱世俗 C. 自然清净 D. 世俗繁华 答案:A

  2. 诗中“陶令琴无弦”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答案:C

  3. 诗中“临流有耳安用洗”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亲近 B. 对世俗的冷笑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与张舜民的《题融师松斋》都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情怀,但陶渊明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张舜民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超脱世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