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壬戍暮春送湘芷大弟玉田读书》
时间: 2025-02-04 17:09: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壬戍暮春送湘芷大弟玉田读书
作者: 李佩金〔清代〕
追忆儿时事。在书窗同心砚席,
十三年纪。读瘦红釭莲漏涩,
月坠凉烟似水。只馀得而今憔悴。
潦草诗词终是累,总无端历尽悲和喜。
歌芍药,将离矣。残香支梦萦愁细。
话连宵虽然小别,也多离味。
飞羽年华须自惜,莫把光阴轻弃。
更一语叮咛须记。
亲为春风频失意,博庭欢望尔成名慰。
止不住,盈盈泪。
白话文翻译
全诗通过回忆儿时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日子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作者描绘了与朋友一起读书的场景,感叹时间流逝和青春的逝去。尽管有过悲欢离合,但人生仍需珍惜。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鼓励,流露出深切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最后以泪水表达了心中的不舍与感动。
注释
- 心砚席:指用心相交的砚台,象征友谊。
- 瘦红釭:形容灯火微弱,暗示岁月的无情。
- 凉烟似水: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与清冷。
- 潦草:指草率、不精细,反映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不满。
- 芍药:一种花,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佩金,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教育。其诗风细腻,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尤其擅长描绘离愁别绪和对青春的追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壬戍年春末,正值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诗中充满对往昔学习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求学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透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读书图景。开头便以书窗、砚席引入,营造出浓厚的书卷气息。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潦草诗词”和“歌芍药”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创作的不满,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以“盈盈泪”作为结尾,呼应了开篇的怀旧情怀,展现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追忆儿时事:回忆起童年时光,勾起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 在书窗同心砚席,十三年纪:描述和朋友一起学习的情景,强调时间的流逝。
- 读瘦红釭莲漏涩,月坠凉烟似水:细腻的描写读书时的环境,表现出冷清的气氛。
- 只馀得而今憔悴:感慨时光的无情,自己已变得憔悴。
- 潦草诗词终是累:对自己作品的自嘲,反映出创作的艰辛。
- 歌芍药,将离矣:芍药象征离别,暗示即将分别。
- 残香支梦萦愁细:残留的香气伴随梦境,思念深沉。
- 话连宵虽然小别,也多离味:即使是短暂的分别,也充满了离愁。
- 飞羽年华须自惜,莫把光阴轻弃: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轻易浪费。
- 更一语叮咛须记:再一次叮嘱自己要牢记。
- 亲为春风频失意,博庭欢望尔成名慰: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希望他能有所成就。
- 止不住,盈盈泪:最后以泪水结束,表达心中的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坠凉烟似水”,通过比喻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残香支梦”,赋予香气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和青春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珍惜友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书窗:象征知识与学习的环境。
- 瘦红釭:暗示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 芍药:常与离别联系在一起,象征离愁别绪。
- 盈盈泪:表达深切的情感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瘦红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光的流逝
C. 友情的珍贵
D. 学习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芍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感谢
D. 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佩金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豪情壮志,而李佩金则偏重于细腻的情感与友情的珍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佩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