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时间: 2025-01-10 23:14:00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
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曲江边眺望,花开时节总会经过。
还未饮酒心中已先醉,迎风而立思绪倍加复杂。
春天看似又快要结束,两地相隔又该如何相处?
望着通往长安的道路,空留下劳作的人们的歌声。

注释:

  • 曲江:指的是唐长安附近的曲江,著名的游览胜地。
  • 花发:花开,指春天的花朵盛开。
  • 未饮心先醉:尚未喝酒,心里已经感到醉意,形容情感的陶醉。
  • 临风: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
  • 三春:春天的三个阶段,强调春天即将结束。
  • 两地欲如何:提到两地相隔,表达对相思的无奈。
  • 长安道:通往长安的道路,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曲江”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许多文人雅士常在此吟诗作对,享受春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诗人在此怀念故乡或想念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咏物,情感真挚,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刘禹锡在政治上曾遭贬谪,因而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时期,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却因身处异地而感到无奈与惆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花开的描绘,引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每年在曲江边的美好景象,花开时节总是让人心醉神迷。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春风中思绪万千的感受,似乎在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最后,诗人以“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作结,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反映出一种无奈的现实,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且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曲江望:每年我都在曲江边眺望,描绘出一种习惯与景象。
  2. 花发即经过:花开时我总会经过这里,表明时光的流逝。
  3. 未饮心先醉:心中已因景而醉,暗示情感的深刻。
  4. 临风思倍多:在春风中,思念愈加浓烈。
  5. 三春看又尽:春天即将结束,感叹时间的流逝。
  6. 两地欲如何:身处异地,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7. 日望长安道:望着通往长安的道路,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8. 空成劳者歌:只有辛劳的人在歌唱,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的“醉”比作对春天的陶醉,生动形象。
  • 拟人:将“风”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美好的回忆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和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花开与时光流逝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江:象征着美好与怀旧。
  • :代表青春与美好时光。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 长安道: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也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曲江”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个城市
    • B. 一条河流
    • C. 唐代的风景名胜区
    • D. 一种花卉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愤怒
    • C. 惆怅
    • D. 无所谓
  3. “未饮心先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忧愁
    • D. 愤懑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体现了对春天的感怀,但刘禹锡更突出思念之情,而白居易则强调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伤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唐代诗词的共通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