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题扬州大学黄俶成教授《施耐庵与水浒》弁首。庚2000辰六月》
时间: 2025-01-27 05:1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浒光华熠。是长篇章回小说,开宗唯一。诲盗污名出官府,施裔讳言先德。六百载白驹隐迹。昭穆崇祠传世系,更三铭累代留芳泽。循一脉,群疑释。黄君探索崇求实。忆当年新垛同访,耐庵墓碣。学术论文相濡沫,歧见终成共识。又十稔笔耕不息。写就彦端行藏稿,为乡邦金匮添鸿帙。余有幸,承先觌。
白话文翻译
《水浒传》的光辉灿烂,是一部独一无二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揭示了官府对盗贼的污名化,施耐庵却在其中隐含了先贤的教诲。经过六百年的历史,施耐庵的踪迹已如白驹般消逝。但他所建立的道德和精神,将在后世崇敬的祠堂中传承,并且更有三篇铭文千古留芳。沿着这一脉,众多疑问得到了解释。黄教授在探索中追求真实。我还记得当年与他在新垛一起拜访施耐庵的墓碑,学术论文让我们相互滋润,经过争议最终达成共识。又过了十年,他笔耕不辍,写下了关于彦端的行藏,给家乡的学术增添了丰厚的成果。我有幸能见到先贤的光辉。
注释:
- 光华熠:光辉灿烂,形容《水浒传》的辉煌成就。
- 惩盗污名:通过官府对盗贼的污名化,反映社会的偏见。
- 施裔:施耐庵的后裔,隐含了施耐庵的名声与教诲。
- 昭穆崇祠:指施耐庵被人们敬仰,建有祠堂以示纪念。
- 黄君:指黄俶成教授,学术研究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其作品常常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文化传承。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2000年,旨在纪念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同时也表达了对黄俶成教授学术研究的敬意。诗中回顾了施耐庵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后代的影响,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金缕曲·题扬州大学黄俶成教授《施耐庵与水浒》弁首》是一首深具文化内涵的诗作,表达了对施耐庵及其名著《水浒传》的敬仰之情。诗中开篇即以“水浒光华熠”点题,展示了《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瑰宝的光辉形象。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施耐庵的历史和影响的回顾,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中的“六百载白驹隐迹”意指施耐庵的生平经历已经久远,但他的精神仍在后世传承,令人感慨万千。
诗人与黄教授的交往,描绘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体现在“学术论文相濡沫,歧见终成共识”两句中,表达了学者间的互助与共鸣。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能够承接前贤的光辉,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是对施耐庵的追思,更是对学术精神的赞美,表现出对知识的尊重与继承的责任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诗人呼唤着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浒光华熠:开篇即突出《水浒传》的辉煌。
- 诲盗污名出官府:揭示社会对盗贼的偏见,施耐庵借此反映社会现实。
- 六百载白驹隐迹:时间的流逝,施耐庵的身影已模糊,但精神长存。
- 更三铭累代留芳泽:施耐庵的影响通过铭文传承,至今仍有感召力。
- 黄君探索崇求实:黄教授在学术上追求真实,体现了研究的严谨态度。
- 学术论文相濡沫:学术交流的滋养与启迪。
- 又十稔笔耕不息:黄教授坚持不懈的学术追求,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施耐庵的影响比喻为“白驹”,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循一脉,群疑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施耐庵的追思与黄教授的赞美,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展现了知识的力量与学术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浒:象征着忠义与反抗的精神,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 黄君:象征着学术探索者,代表着现代学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中被称为什么?
- A. 诗歌
- B. 章回小说
- C. 散文
-
诗中提到的“黄君”指的是谁?
- A. 施耐庵
- B. 喻蘅
- C. 黄俶成教授
-
诗中提到的“白驹隐迹”隐喻什么?
- A. 施耐庵的伟大
- B. 时间的流逝
- C. 学术的发展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浒传》施耐庵
- 《红楼梦》曹雪芹
诗词对比
- 《水浒传》与《红楼梦》:两部作品虽风格迥异,但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施耐庵描绘了忠义之士的反抗,而曹雪芹则呈现了家族的兴衰与个人的悲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小说史》
- 《施耐庵与水浒传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金缕曲·题扬州大学黄俶成教授《施耐庵与水浒》弁首》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