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雨后野望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雨过暮天澄,叠嶂青如洗。
犹有两三尖,出没孤云里。
桂水绕城流,清见银沙底。
双桨度惊滩,拍拍凫鸥起。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傍晚的天空清澈明朗,重叠的山峦青翠如洗。
仍有几座尖峰隐现于孤云之中。
桂水环绕着城流淌,清澈见底的沙滩显露在眼前。
船夫划着双桨渡过惊险的滩头,水面上拍打起了野鸭和海鸥。
注释:
- 雨过:雨停之后。
- 暮天:傍晚的天空。
- 叠嶂:重叠的山峦。
- 犹有:仍然有。
- 尖:山尖。
- 出没:隐现,出现和消失。
- 孤云:孤独的云。
- 桂水:指桂水河,流经城边。
- 清见:清澈可见。
- 银沙:白色的沙子。
- 双桨:指船的桨。
- 惊滩:水流湍急的滩头。
- 拍拍:水面拍打的声音。
- 凫鸥:野鸭与海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及人物活动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本(约1660-约1730),清代诗人,字子明,号梦阮,浙江人。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生查子 雨后野望》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受自然环境的启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山水的清新与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 雨后野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精炼的语言,展现了雨后天地清新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开篇“雨过暮天澄,叠嶂青如洗”,描绘了雨后的天空清澈,山峦重叠,意境清新而宁静,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犹有两三尖,出没孤云里”,细致描绘山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和层次感。
后半部分“桂水绕城流,清见银沙底”,则展现了水的清澈与沙滩的洁白,表现出自然的纯净与美丽,描绘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双桨度惊滩,拍拍凫鸥起”,最后一句则引入了人物的活动,生动展现了船夫划桨渡过滩头的情景,水面上拍打起的野鸭和海鸥更是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活力与生动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既有静谧的自然景色,又有生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暮天澄:雨停后的傍晚,天空显得特别清澈。
- 叠嶂青如洗:重叠的山峦显得青翠欲滴,仿佛被洗涤过一样。
- 犹有两三尖:山尖隐现,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出没孤云里:这些山尖时隐时现于孤云之间,增加了诗意。
- 桂水绕城流:桂水环绕着城市流淌,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和谐。
- 清见银沙底:水流清澈见底,沙子洁白如银。
- 双桨度惊滩:船夫用双桨划过湍急的滩头。
- 拍拍凫鸥起:水面因船桨划动而拍打,惊起水鸟,生动描绘了自然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如洗”形象地比喻山色的清新。
- 对仗:如“桂水绕城流,清见银沙底”,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拍拍凫鸥起”,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雨后的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涤与新的开始。
- 山:象征坚韧与永恒。
- 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船:象征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 鸟:象征自由与生机。
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诗作的整体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过暮天澄”意指什么?
- A. 雨停后天空清澈
- B. 雨下得很大
- C. 天空阴沉
-
桂水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财源滚滚
- B. 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C. 交通不便
-
诗中“双桨度惊滩”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渔人捕捉鱼
- B. 船夫划船过滩头
- C. 水鸟飞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强调宁静与和谐,不过更侧重于孤独感。
- 杜甫《春望》:虽然主题是春天,情感基调更强调忧国忧民,而《生查子》则更显轻松与自然。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叶绍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