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怨诗》

时间: 2025-04-29 01:36:31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失宠的女子对旧情的思念与对新欢的无奈。她心中满是对失去宠爱的怨恨,常常在殿门边徘徊,思索着过去的爱人如今身在何方,又将何处寻觅新的宠爱。

注释:

字词注释:

  • 夺宠:失去宠爱。
  • 心那惯:心中不习惯,指心理上的不适应。
  • 寻思:思考,思索。
  • 倚:靠,依靠。
  • 殿门:宫殿的门,这里指代宫廷。
  • 移旧爱:放弃旧情。
  • 新恩:新的宠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殿门”象征着权势和地位,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表示女子在宫廷中生活的无奈与孤独。失宠的女子常常面临着情感的变迁,正如历史上许多失宠妃子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平易近人,善于表达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尤其以长诗和乐府诗闻名。

创作背景: 《怨诗》是白居易在经历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后,写下的一首怨诗。诗中反映了女性在权力中心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失宠女子的内心挣扎。开头“夺宠心那惯”便直接表露出情感的困境,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痛苦和心灵上的不适应。接下来的“寻思倚殿门”,则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助,她在殿门前徘徊,既是对往日美好回忆的追寻,也是对新爱的渴望与迷茫。最后一句“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则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未来爱情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夺宠心那惯:失去宠爱的心情让人感到不适应。
  2. 寻思倚殿门:常常在殿门边思索,表现出她的孤独与无助。
  3. 不知移旧爱:对过去感情的怀念与不舍。
  4. 何处作新恩:对未来爱情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失去宠爱比作一种心理上的不适应。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情感:通过对比旧爱与新恩,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失宠女子的内心感受展开,表现了她对过往爱情的眷恋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情感困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殿门:象征权力与地位,表现了女子的孤独和失落。
  • 旧爱:代表过去的情感,充满怀念与不舍。
  • 新恩:象征未来的爱情,带着希望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夺宠”意指什么? A. 获得宠爱
    B. 失去宠爱
    C. 爱情的争夺
    D. 宠爱他人

  2. “倚殿门”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高兴
    B. 无助
    C. 自信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旧爱”与“新恩”分别代表什么? A. 过去的朋友与现在的朋友
    B. 旧的爱情与新的爱情
    C. 旧的生活与新的生活
    D. 过去的梦想与现在的梦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另一首著名的长诗,探讨爱情的永恒与遗憾。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涉及到爱情与失落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怨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往事的思念,但白居易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