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南寺王髯题名处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日华长在红尘外,
春色全归绿树中。
花发鸟啼常走马,
故人不见酒樽空。
白话文翻译:
阳光常在尘世之外,春天的色彩尽归于绿树之间。花儿开放,鸟儿啼叫,常常骑马走过这里;而老朋友却未曾见面,只剩下空酒樽。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华:指阳光,意指光辉。
- 红尘:指世俗的世界,常用来形容繁华而喧嚣的生活。
-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绿树:树木苍翠,代表生命的旺盛。
- 花发:花朵盛开,象征着美好和繁荣。
- 鸟啼:鸟鸣,描绘自然界的生动景象。
- 故人:老朋友,意指亲近的知己。
- 酒樽:酒杯,象征着欢聚的时刻。
典故解析:
- 红尘:常用于道教和佛教文学中,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走马:古代骑马出游的方式,象征着自由与生活的流动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重要代表,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游览南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老朋友的思念。诗中借助春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题南寺王髯题名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同时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朋友的惆怅。在诗中,诗人首先以“日华长在红尘外”开头,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他将阳光与尘世隔离,仿佛在说,真正的美好不受红尘影响,始终存在于自然之中。
接着,诗人通过“春色全归绿树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生动地展现了绿树成荫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力量。紧接着的“花发鸟啼常走马”则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春日的活力与欢愉,仿佛诗人在春日的阳光下骑马游玩,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然而,最后一句“故人不见酒樽空”却让全诗的情感基调发生了转折。诗人虽享受着美好的春日,但却因未能与老朋友相聚而感到孤寂。空酒樽象征着即将被忽视的友情与共饮的欢愉,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黄庭坚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华长在红尘外:阳光照耀在红尘之外,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
- 春色全归绿树中:春天的色彩都聚集在绿树上,表现生机与和谐。
- 花发鸟啼常走马:花儿绽放,鸟儿鸣叫,诗人骑马游览,描绘了春日的活泼场景。
- 故人不见酒樽空:老朋友未见,酒杯空置,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日华”与“春色”、“花发”与“鸟啼”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将春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老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美好的环境中,孤独感依然存在,反映了人们在繁华背后对情感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华:象征光明与希望。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春色:代表生机与希望。
- 绿树:象征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美好。
- 酒樽: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生活
C. 远方的朋友
D. 过往的记忆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生机?
A. 花发和鸟啼
B. 雪花和寒风
C. 高山和流水
D. 星辰和月亮 -
诗中提到的“酒樽空”意味着什么?
A. 酒喝完了
B. 友情的缺失
C. 生活的苦涩
D. 春天的结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独酌的孤独感,但背景是月光下的景象,情感更偏向于豪放。
- 杜甫《春望》:描写春天的同时,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黄庭坚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