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

时间: 2025-01-10 22:28:57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

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怀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羲和走驭趁年光,
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
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
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
穷通生死不惊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的主题。诗中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仿佛是羲和(古代传说中的太阳神)驾车追赶着光阴,不允许人间的日月长久。因而四季如电般迅疾,连两鬓的白发都没有时间变得苍苍。生命的荣华与衰老都是命中注定的,壮年之后的衰老也是常态。诗人和自己的身心已经达成约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生死都不再惊慌。


注释:

字词注释: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象征光明与时间。
  • 走驭:驾驭、驾车,形容对时间的把握。
  • 不许:不允许。
  • 四时:四季,指春、夏、秋、冬。
  • 荣销:荣华的消逝。
  • 穷通:顺境与逆境。

典故解析:
羲和的故事来源于《山海经》等古籍,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诗人用其形象传达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赋,尤其以“新乐府”运动而闻名。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欢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荣华与衰老,面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遣怀》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羲和这一形象,表现出时间的急速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开头两句,诗人以“羲和走驭”来形容时间的飞逝,仿佛是神话中的神明在驱赶光阴,不允许日月在凡间长久停留。这种意象不仅生动形象,也引发读者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用“遂使四时都似电”传达了四季更迭的迅速与无情,最后以“争教两鬓不成霜”来表达自己对老去的无奈。白发的出现仿佛是时间的标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后面的两句则转向对命运的思考,生命的荣华与衰老皆是命中注定,诗人接受了这一常态,并与自己的身心达成了一种和解。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生命的沉思,白居易用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生死与命运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超然洒脱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羲和走驭趁年光:羲和驾车赶着光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急速流逝。
  2. 不许人间日月长:不允许人间的日月长久,表现了时间的无情。
  3. 遂使四时都似电:因此四季都变得像闪电一样迅速。
  4. 争教两鬓不成霜:连两鬓头发都没有时间变白。
  5. 荣销枯去无非命:荣华的消逝与衰败无非是命运使然。
  6. 壮尽衰来亦是常:壮年之后的衰老也是常态。
  7. 已共身心要约定:我与自己的身心已经达成共识。
  8. 穷通生死不惊忙: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生死,都不再惊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羲和”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如“荣销”和“枯去”,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死的淡然态度,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智慧和人生的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羲和:象征时间与光明。
  • 四时: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 :象征衰老与时间的痕迹。
  • :象征命运与生命的无常。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羲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
    B. 时间
    C. 自然
    D. 友情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四时都似电”表达了对时间的__

  3. 判断题:诗人对生死持有悲观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急速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遣怀》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反映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但白居易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接受,李白则更强调享受当下与豪情壮志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遣怀》,领悟其中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