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题石田写菰川庄图,庄今废福城庵》
时间: 2025-02-04 16:2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沧洲。是老翁白石,亲写武陵游。
藓净渔矶,花飘贾篾,中间著个羊裘。
烟鸟归四围松竹,倚遍了明月最高楼。
不识侯门,有名相里,笔墨风流。
堪叹桑田更改,把图书金石,尽付浮鸥。
香阁经笺,法堂钟鼓,凄凉一点灯油。
争传说高人舍宅,任他日乳燕啼鸠。
只看吴宫晋苑,剩得松楸。
白话文翻译:
在旧沧洲,老翁白石亲自描绘了武陵的游历。
青苔覆盖着渔舟的岸边,花瓣随风飘落,
岸边的一角挂着羊皮。
烟雾中的鸟儿归巢,环绕着松竹,
我倚靠在明月下的高楼,四处眺望。
我不知道侯门之内的繁华,
但我笔墨流畅,写下的风流韵事。
不禁感叹天地的变迁,
将所有书籍和金石,交给浮云去散去。
香阁中经书的纸张,法堂里钟鼓的声响,
都显得凄凉,只剩一盏灯油。
为何要传说那些高人的居所,
任凭燕子和啼鸠在那日复一日。
只剩下吴宫和晋苑的遗迹,
只留下松树和梧桐。
注释:
- 沧洲: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寓意广阔的水域。
- 白石:可能指的是诗人或某位老者的名字,象征着智慧和经验。
- 武陵游:指的是武陵地区的游历,武陵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桑田:比喻大自然的变化。
- 香阁:指的是寺庙的阁楼,通常用于诵经和修行。
- 吴宫晋苑:指古时吴国和晋国的宫廷和园林,象征昔日的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夏,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变迁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对逝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一萼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烟鸟归四围松竹”,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生活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诗人对“桑田更改”的感叹,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郁,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尤其在“只看吴宫晋苑,剩得松楸”一句中,诗人以历史的遗迹来映射现实的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描绘了沧洲的景象,老翁白石的画作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自然的宁静。
- 接着提到的“烟鸟归四围松竹”,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不识侯门,有名相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高洁的志向。
- “堪叹桑田更改”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将书籍和金石的价值与浮云相比较,表现了对人世浮华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和金石比作浮云,表现其无常。
- 拟人:烟鸟归四围,赋予鸟儿以人性化的归属感。
- 对仗:如“香阁经笺,法堂钟鼓”,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 烟鸟:象征归属感与自然的和谐。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光明。
- 书籍与金石:象征知识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田”指的是什么?
- A. 地名
- B. 大自然的变化
- C. 人名
-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淡泊
- C. 无所谓
-
“只看吴宫晋苑”的意思是?
- A. 只看古代的繁华
- B. 只看现实的荒凉
- C. 只看自然的景色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一萼红》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李白则更加直率,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