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藤驿
又入千山去,真成万里行。
履霜常早驾,秉炬或宵征。
古驿怪藤合,荒陂群鴈鸣。
客中常少睡,归梦若为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踏上漫长的旅途,穿行于千山万水之间。脚踏霜雪,自己早早出发,手持火炬,或是在夜间出征。古老的驿站旁,奇异的藤蔓交错生长,荒凉的池塘边,一群大雁在鸣叫。身为旅客的我常常难以入眠,梦中的归乡又何时才能实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又入:再次进入,表示诗人再次踏上旅途。
- 千山:形容山峦重叠,路途遥远。
- 履霜:踩在霜上,指寒冷的天气,象征艰苦的行旅。
- 秉炬:手持火把,夜间出行的情景。
- 古驿:古老的驿站,指代传统的交通枢纽。
- 怪藤:奇异的藤蔓,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种种奇遇。
- 荒陂:荒凉的池塘,显得孤寂和冷清。
- 群鴈鸣:一群大雁在鸣叫,增添了自然的气息与旅途的孤寂。
- 归梦:归乡的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驿与旅途的描绘,反映了古代旅行的艰辛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以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著称。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和北方金朝的侵扰,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故乡的强烈思念。
创作背景
《梦藤驿》创作于诗人晚年,他多次出征,身处异乡,常常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诗歌中的主要情感。
诗歌鉴赏
《梦藤驿》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与思乡之情的诗作。开篇“又入千山去,真成万里行”直接交代了诗人再次踏上漫漫旅途,表达了对旅途遥远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履霜常早驾,秉炬或宵征”生动描绘了旅行的艰难与孤独,尤其是“秉炬”的意象,既暗示了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的艰辛,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古驿怪藤合,荒陂群鴈鸣”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古老的驿站,怪异的藤蔓,荒凉的池塘和鸣叫的大雁,似乎在诉说着诗人无尽的思绪与心境。最后的“客中常少睡,归梦若为成”更是点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梦中的归乡成为他心中永恒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历史的敏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入千山去:再次踏入千山,强调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 真成万里行:行程已经达到万里,表现出长途旅行的辛劳。
- 履霜常早驾:在霜寒的早晨出发,象征着艰难与冷清。
- 秉炬或宵征:手持火把,或在夜间出发,体现了旅途的不易。
- 古驿怪藤合:古老驿站旁奇异藤蔓交错,象征着旅途中的奇遇与孤独。
- 荒陂群鴈鸣:荒凉的池塘边,一群大雁鸣叫,增添了自然的气息与孤独感。
- 客中常少睡:身为旅客,常常失眠,表现了内心的疲惫与思念。
- 归梦若为成:归乡的梦何时才能实现,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利用自然景物(如霜、火把、驿站、大雁)来传达内心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旅途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开,表现了在漫长旅途中,诗人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其深切的爱国情怀与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山:象征着遥远、艰难的旅途。
- 履霜:代表寒冷、艰辛的生活状态。
- 古驿: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 怪藤:奇异的植物,象征着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奇遇。
- 荒陂:荒凉的环境,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群鴈:大雁的鸣叫,代表着自然与生命的声音,也象征着旅途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梦藤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秉炬”指的是什么?
A. 吃饭
B. 手持火把
C. 旅游
D. 休息 -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
A. 对战争的怀念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梦藤驿》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而陆游则通过旅途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新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