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风近海夜飕飕,
敢效庸人念褐裘。
关吏虽通西域贡,
王师犹护北平秋。
黄旗驰奏有三捷,
金印酬功多列侯。
愿补颜行身已老,
区区畎亩亦私忧。
白话文翻译:
霜风在海边的夜晚呼啸而过,
我怎敢像那些平庸之人一样只顾穿着褐色的衣裳。
尽管边防官吏与西域的贡品相通,
但我军依旧守护着北平的秋季。
黄旗高扬传来捷报三次,
金印奖赏使得许多官员封侯。
我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虽然我已年迈,
即使是微小的田亩也让我心中忧虑。
注释:
- 霜风:指带有霜冷的风,渲染出寒冷的夜晚气氛。
- 庸人:指平庸之人,强调自己不愿意平庸。
- 关吏:边防官吏,负责守卫边疆。
- 西域贡:指西域地区的贡品,反映出边疆的交流。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黄旗:象征胜利或军队的旗帜。
- 金印:古代皇帝用来奖赏功臣的印章,象征地位和荣誉。
- 颜行:指年纪和容貌,表示对自己老态的感慨。
- 区区畎亩:形容田地虽小,但依然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爱国情怀、豪放之气和对民生的关注而著称。陆游的诗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创作背景:
《霜风》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势衰弱,外有金辽之侵,内有权臣专权。陆游在国家动乱、个人失意之中,常常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忧虑与爱国情怀。本诗正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霜风》这首诗以“霜风近海夜飕飕”开篇,营造出一种阴冷的夜晚气氛,暗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诗中,陆游通过对比自己与“庸人”,表达出一种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他虽身处老境,却仍心系国家,显示出深厚的爱国情感。
“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秋”这两句,既体现了边疆的交流,又反映出国家的防御态势,隐含着对国家安全的担忧。随着“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的出现,诗人提供了一个对比:在战功与荣誉面前,他的忧虑显得更加深沉。
“愿补颜行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年老无力之感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微小田地的牵挂,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之间复杂情感的深思。这种情感的交织,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近海夜飕飕:描绘了寒冷的霜风袭来,烘托出孤独与凄凉的夜晚。
- 敢效庸人念褐裘:表达了诗人拒绝平庸的决心,强调自己不愿沉沦在平凡之中。
- 关吏虽通西域贡:提到边防官吏与外族的贡品往来,暗示国家的边防交流。
- 王师犹护北平秋:强调了王师仍在保护北平,体现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 黄旗驰奏有三捷:黄旗的胜利消息传来,象征着军事上的成功。
- 金印酬功多列侯:金印的奖赏象征着功勋的认可与地位的提升。
- 愿补颜行身已老:表达了诗人年纪已大,依然希望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 区区畎亩亦私忧:即使是微小的田地,诗人也感到忧虑,体现了对生活的关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展现了对称之美。
- 比喻:将战功与个人荣誉进行对比,强调个人价值与国家责任。
- 拟人:霜风的描写,使得自然元素仿佛有了情感色彩,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人虽已年迈,仍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同时也对平凡生活中的忧虑有所思考,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黄旗:胜利的象征,代表国家的荣耀与希望。
- 金印: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反映功臣的荣誉。
- 畎亩:代表土地与生活,体现对平民生活的关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霜风》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旗”象征什么?
- A. 失败
- B. 胜利
- C. 伤痛
- D. 战争
-
诗人内心的主要忧虑是什么?
- A. 自己的荣华富贵
- B. 国家安全与个人理想
- C. 家庭琐事
- D. 朋友的离去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昌龄的《出塞》:描写边疆的战斗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但陆游更加体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两位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