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而梦少,夜晚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对秋天的思念与感伤。窗外秋雨刚停,天气显得格外冷清,仿佛预示着早冬的到来。鸟儿栖息在红叶的树上,月光洒在青苔覆盖的地面上,显得格外宁静。而诗人更感慨的是,自己在镜中看到的年华,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三十二岁,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注释:
- 病: 生病,指诗人因病卧床。
- 夜少梦: 夜晚做梦的次数少,暗示诗人因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 闲立: 无所事事地站立,表现出一种无聊和空虚的状态。
- 寂寞: 孤独,心中感到空虚。
- 余雨晴: 雨后天晴,形容天气的变化,带有清冷的感觉。
- 萧条: 荒凉、冷清的景象,反映了秋冬交替的情景。
- 何况: 更何况,强调后面的感慨。
- 镜中年: 指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年纪,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他的诗歌作品以抒情、写景见长,尤其在社会、民生题材上有深刻的表现。
创作背景:
《秋思》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人生中年,诗人因病卧床,思绪纷飞,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秋季的到来让他感到更加孤寂和惆怅。
诗歌鉴赏:
《秋思》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诗的开头“病眠夜少梦”便引入了诗人因病而生的思索,夜晚的少梦与秋日的思绪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着,通过“寂寞馀雨晴”写秋雨后的清冷,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两句则利用自然景物来映衬诗人的情感,红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而月光照耀下的青苔又增添了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情调。这种意象的交织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一句“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年华的感慨。诗人在镜中看到的自己仿佛在提醒着他,岁月无情,时光荏苒。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时间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眠夜少梦: 生病卧床,晚上做梦的次数少,暗示诗人因病而生的无奈与孤独。
- 闲立秋多思: 无所事事地站立,秋天的到来使得诗人思绪万千,生发出更多的思考。
- 寂寞馀雨晴: 雨过天晴,留给诗人的只有孤独的感觉,表明内心的空虚与冷清。
- 萧条早寒至: 早冬的寒冷提前到来,反映了生命的萧条与消逝。
- 鸟栖红叶树: 鸟儿栖息在红叶的树上,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月照青苔地: 月光洒在青苔地上,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氛围。
- 何况镜中年: 更何况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感叹时光已经流逝。
- 又过三十二: 自己已过了三十二岁,感慨生命的无常与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镜中年”比喻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 拟人: “鸟栖红叶树”赋予鸟儿以栖息的情感,增强了景物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对偶的结构使得意境更加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通过秋天的景象,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 代表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 秋: 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季节的更替。
- 红叶: 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月光: 代表着宁静与孤独的氛围。
- 青苔: 象征着时间的积淀与生命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眠夜少梦”指的是诗人如何的状态?
- A. 睡得很好
- B. 因病难以入睡
- C. 做了很多梦
- D. 精力充沛
-
诗中提到的“鸟栖红叶树”用来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生命的短暂
- C. 秋天的丰收
- D. 寒冷的冬天
-
诗的最后一句“又过三十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爱情的思考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 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 通过月光的描绘来表达乡愁,与《秋思》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的基调略有不同。
- 《山居秋暝》(王维): 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风格更为淡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