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2-04 13:2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钱继章 〔明代〕
云意压山尖,故故相黏,
绕篱败叶夜重添。
不见黄花开一点,孤负陶潜。
闷坐了无欢,旧恨新拈,
西风一霎卷茅檐。
欲买秋光无计可,笑拾榆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云层压在山尖上,似乎故意与山体纠缠,围绕着篱笆的枯叶在夜里又增添了一层。看不到一朵黄花开放,令人感到辜负了陶渊明的诗意。心情沉闷,没有欢喜,过去的怨恨和新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西风忽然吹卷了茅草屋檐。想要购买秋天的光景,却无计可施,只能笑着拾起榆钱。
注释:
- 云意:指云的形状和变化,暗喻自然的变化。
-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榆钱:榆树的种子,常用于童年游戏,象征着纯真与无忧无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继章,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在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秋冬之交,正值自然的萧瑟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同时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几句“云意压山尖,故故相黏”,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压抑的气氛,仿佛云层的重压与诗人的心情相映衬。之后,诗人提到“绕篱败叶夜重添”,表现出一种萧条的景象,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失落。
“不见黄花开一点,孤负陶潜”一句,提及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失落之感。陶渊明的黄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而现实中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望。
接下来的“闷坐了无欢,旧恨新拈”,表现出诗人对往事的沉思与无奈,旧恨与新愁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压抑。最后以“欲买秋光无计可,笑拾榆钱”总结,尽管想要抓住秋天的美好,但无计可施,最终只能以笑面对生活的无奈,拾起榆钱,象征着对生活小确幸的珍惜。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情感深邃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意压山尖,故故相黏: 描述云层压在山尖的景象,暗示一种压抑的氛围,云与山的纠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困扰。
-
绕篱败叶夜重添: 表现出夜晚枯叶的增添,营造出一幅寂静而萧瑟的画面,反映出生命的流逝。
-
不见黄花开一点,孤负陶潜: 提及陶渊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黄花未开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未能实现。
-
闷坐了无欢,旧恨新拈: 表达诗人内心的沉闷与无奈,旧恨与新愁交织,令人感到孤独。
-
西风一霎卷茅檐: 通过西风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动感与变化,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欲买秋光无计可,笑拾榆钱: 结尾处对生活的无奈与乐观的态度,尽管无法把握秋光,但仍然保持微笑,象征着对小幸福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意压山尖”,通过比喻将云的重压与内心的困扰结合。
- 拟人:如“故故相黏”,赋予云意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内心的感受。
- 黄花:代表理想与美好,体现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
- 榆钱:象征童年与无忧无虑,表达对简单生活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欲买秋光无计可”中的“秋光”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生活的美好
- C) 诗人的忧愁
-
诗人用什么来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A) 自然景象
- B) 人物故事
- C) 战争场面
答案:
- C) 陶渊明
- B) 生活的美好
- A) 自然景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钱继章的《浪淘沙》与陶渊明的《饮酒》对比,两个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钱继章更显孤独与忧愁,而陶渊明则更显恬淡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精华选》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