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2-04 16:0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外雨潇潇。只在芭蕉。惹人愁思又今宵。寒逼罗帷莲漏永,睡鸭香飘。把卷费推敲。烟水苕苕。玉人何处数吹箫。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魂销。
白话文翻译:
窗外细雨淅淅沥沥,只在芭蕉叶上滴落,惹起人无尽的愁思,今夜更显得愁苦。寒意逼近罗帐,莲花的滴水声绵绵不绝,睡梦中的鸭子散发着阵阵香气。卷帙中的诗文让人细细推敲,烟水朦胧如烟。那位佳人不知身在何处,轻声吹奏着箫曲。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中,杜牧的灵魂在此销沉。
注释:
字词注释:
- 潇潇:形容雨声细而清脆。
- 芭蕉:一种植物,常在南方地区生长,雨水打在叶上发出声响。
- 罗帷:轻薄的帷帐,常用来遮挡寒气。
- 莲漏:指莲花滴水的声音,形容清幽的环境。
- 苕苕:形容烟水弥漫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这里的“杜牧魂销”意指对其作品和情感的追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善宝,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夜,诗人感受到外界的冷清和内心的忧愁,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寓意深刻。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夜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开篇处,细雨纷飞,芭蕉叶上的水珠声声入耳,令人心生愁绪。诗中多次提及“寒逼”、“莲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把卷费推敲”展示出对诗文的沉思,似乎在寻求内心的安慰。最后一联提及二十四桥明月夜,既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杜牧诗作的倾慕,情感深邃而悠远。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中,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外雨潇潇”:描绘出窗外下着细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只在芭蕉”:细雨只打在芭蕉叶上,强化了细雨的轻柔。
- “惹人愁思又今宵”:引发人的愁思,在这个夜晚更为明显。
- “寒逼罗帷莲漏永”:寒气逼近轻薄的帷帐,莲水滴落声不断,象征着长久的孤寂。
- “睡鸭香飘”:睡梦中的鸭子散发香气,形成一种静谧的美。
- “把卷费推敲”:细细推敲卷中的诗文,表现出对文学的追求。
- “烟水苕苕”:描绘出烟雾弥漫的水面,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玉人何处数吹箫”:佳人何在,轻声吹箫,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魂销”:提及杜牧的作品,表达对其才情的赞美与倾慕。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雨声比喻愁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让雨、莲花和鸭子都具有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与人心相连。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秋雨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思索,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愁苦与孤独。
- 芭蕉:代表着南方的特有风景,增添地域特色。
- 罗帷:象征着内心的柔弱与脆弱。
- 箫:象征着音乐与美好,带有怀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雨
B. 月亮
C. 风
D. 星星 -
“寒逼罗帷”中的“罗帷”指的是什么? A. 帐篷
B. 帷帐
C. 窗帘
D. 被子 -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与哪位诗人有关?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沈善宝与杜牧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秋雨的细腻描写,不过沈善宝的诗更为忧伤,杜牧则带有一丝豪情。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