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楚中怀古》
时间: 2025-01-27 04:1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楚中怀古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齐楚本相依。蓦尔乖离。谁知郑袖信张仪。叵奈怀沙哀郢日,愁绝湘累。纤细斗腰肢。几个人儿。无端掩鼻见猜疑。蕙辩兰骚何限恨,瑶诼蛾眉。
白话文翻译
齐国和楚国本是相依相偎的,突然却分离了。谁能想到郑袖会信任张仪?可是无奈我怀念沙洲上哀伤的郢城,愁苦无边的湘水。那些纤细的腰身,究竟有多少人啊?无缘无故地掩鼻而过,满是猜疑。蕙兰的辩论与相互倾诉,恨意何其无穷,瑶琴的吟唱与蛾眉的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齐楚:指齐国和楚国,古代两大诸侯国。
- 郑袖: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以其聪慧和机巧著称。
- 张仪: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擅长权谋与外交。
- 怀沙:怀念沙洲,指对故土的思念。
- 郢日:郢城的日落,象征着逝去的繁华与无奈。
- 湘累:指湘水的忧愁,象征着离愁别绪。
- 蕙辩兰骚:指蕙和兰,象征美好的女子,蕙辩即蕙的辩论,兰骚即兰的柔情。
- 瑶诼蛾眉:瑶琴的声音与蛾眉的妆容,象征着美与才情的结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郑袖和张仪,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关系。郑袖的美貌和机智使她成为了权谋之中的重要人物,张仪则是一个游说高手,二人之间的关系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他的作品常通过古典形式表达现代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之中,表现出诗人对齐楚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背景中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错,形成了诗中深邃的意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楚中怀古》是一首饱含历史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齐楚两国及其历史的深切怀念。开篇以“齐楚本相依”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展现出一种昔日亲密的失落感。接着,诗人通过“郑袖信张仪”的典故,揭示了政治间谍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反映出对人性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叵奈怀沙哀郢日,愁绝湘累”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愁苦与思念,仿佛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彷徨与失落。诗中“纤细斗腰肢”描绘了女子的柔美,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象交织,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齐楚本相依”:强调齐国和楚国的亲密关系。
- “蓦尔乖离”:突然间的分离,令人感到意外与伤感。
- “谁知郑袖信张仪”:反映出对人心复杂的无奈。
- “叵奈怀沙哀郢日”:怀念故土的哀伤,郢城的日落象征着失去的光辉。
- “愁绝湘累”:湘水的忧愁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 “纤细斗腰肢”:描写女子的柔美,暗含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几个人儿”: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 “无端掩鼻见猜疑”:无故的猜疑,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
- “蕙辩兰骚何限恨”:蕙兰的美好与情感的纠葛,表现了无尽的思念与恨意。
- “瑶诼蛾眉”:美丽的情感与音乐,象征着美好与痛苦的结合。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掩鼻见猜疑”)、对仗(如“蕙辩兰骚”)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情感更加生动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与惋惜,情感基调深沉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邃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齐楚:象征着历史的兴衰与人情的变迁。
- 郑袖与张仪:代表着权谋与背叛,体现人性的复杂。
- 郢日:象征着失去的繁华与美好。
- 湘水: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 蕙兰:象征着美好与才情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齐楚本相依的意思是什么?
A. 亲密关系
B. 敌对关系
C. 突然分离
答案:A -
谁是郑袖信任的人?
A. 张仪
B. 齐国
C. 郢城
答案:A -
“纤细斗腰肢”描写的是?
A. 男子汉的豪气
B. 女子的柔美
C. 战斗的勇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浪淘沙·楚中怀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与无奈,但前者更偏向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多了一份个人的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