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四 和云间诸公春闺》
时间: 2025-02-04 15:41: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四 和云间诸公春闺
作者: 王士禛
芍药红酣,蘼芜碧聚。
罗帏难把春寒护。
知他何处送愁来,
春来却是愁来路。
莺燕多情,芳菲易度。
才销几度黄昏雨。
朝来不忍卷帘看,
落花片片辞人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愁苦的心情。首先,芍药花盛开,鲜艳的红色与碧绿的蘼芜交相辉映,但春寒的气息却让帐帷难以保护内心的温暖。愁绪从何而来,春天的到来反而带来了愁苦的思绪。莺燕情深,花香轻易消逝,才经历过几场黄昏的细雨。早晨不忍心卷起帘子去看,满地的落花似乎在向人告别。
注释
- 芍药:一种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蘼芜:即蘼芜草,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
- 罗帏:细致的帷幕,用于居室的装饰。
- 愁来路:愁苦之情的来源。
- 莺燕:指黄莺和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 芳菲:花香,指美好的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禛(1640-1713),字季重,号牧斋,清代诗人、词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王士禛的创作高峰期。词中所描绘的春天意象与愁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文人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四》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愁绪的词作,王士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开篇的“芍药红酣,蘼芜碧聚”,以色彩鲜明的花草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罗帏难把春寒护”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寒意与内心的孤独。词中反复出现的“愁”字,表现了春天带来的不仅是美好,还有难以言喻的忧伤。
“莺燕多情,芳菲易度”,描绘了春天的生物和景色,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但“才销几度黄昏雨”又暗示了美好短暂,瞬息即逝的无奈。最后一联“朝来不忍卷帘看,落花片片辞人去”,落花如人离,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令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体来看,王士禛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成功地将春天的美与人心的愁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芍药红酣,蘼芜碧聚:描绘春天花草的鲜艳与生机。
- 罗帏难把春寒护:帐帷虽美,却无法抵挡春寒的侵袭,暗示情感的脆弱。
- 知他何处送愁来:愁绪从何而来,表现出对内心愁苦的困惑。
- 春来却是愁来路:春天的到来反而带来了愁苦,形成对比。
- 莺燕多情,芳菲易度:春天生物的多情与花香的易逝。
- 才销几度黄昏雨:经历了几次黄昏细雨,感受到春天的短暂。
- 朝来不忍卷帘看:早晨不忍心卷起帘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落花片片辞人去:落花纷纷而下,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草来比喻人情世态,展现人生无常。
- 拟人:将花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芍药红酣,蘼芜碧聚”,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美丽景象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愁绪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爱情与美丽,传达春天的生机。
- 蘼芜:代表春天的草木,寓意生命的复苏。
- 莺燕:春天的使者,象征希望与情感。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愁苦的心情
- C. 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 D. 自然与人情
-
“罗帏难把春寒护”中“罗帏”指的是什么?
- A. 帐帷
- B. 床单
- C. 窗帘
- D. 被子
-
词中提到的“莺燕”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C. 失落与悲伤
- D. 人生的美好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人情的愁苦,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婉约细腻,而王士禛则在细腻之中加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更深层的情感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王士禛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