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三首
作者: 宋白
秋色萧萧野水边,
茱萸时节菊花天。
明时未达青云晚,
惆怅登高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在水边显得萧条,正是茱萸盛开的时节,菊花也在这个时节争相开放。可我如今未能在青云之上有所成就,心中惆怅,登高望远又是一年过去了。
注释:
- 秋色萧萧:秋天的景色萧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野水边:指的是乡野的河边,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宁静。
- 茱萸:一种香草,传统上在重阳节佩戴,寓意长寿。
- 菊花天:指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在秋天开放,象征坚韧和不屈。
- 明时未达:意指未能在明亮的时光中有所成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 青云晚:比喻成功的机会已经晚了。
- 惆怅:心中感到失落和沮丧。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传统上会在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寓意着驱邪避祸和长寿。
- 青云: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白,生平事迹不详,但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是在重阳节时,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结合自身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慨,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三首》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色,勾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开篇的“秋色萧萧野水边”既呈现出自然景色,也引出一种孤寂的情感。茱萸和菊花的出现,既是对重阳节的呼应,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坚韧。诗人在感叹人生未能如愿时,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交织。诗中“明时未达青云晚”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共鸣,既有对秋天的感怀,也有对人生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色萧萧野水边: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茱萸时节菊花天:提及重阳节的习俗,表现了自然与节日的结合。
- 明时未达青云晚: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惆怅。
- 惆怅登高又一年:感叹时间流逝,自己依然未能有所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云”比作理想的高处,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情感基调是惆怅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凋零和生命的无常。
- 茱萸:代表长寿和美好祝愿。
- 菊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茱萸”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草药
C. 一种水果
D. 一种香草 -
诗人登高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期待 -
“青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成就
B. 失败
C. 自然
D. 时间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圆的渴望,是一种更为温馨的情感。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