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糁潭登李彦修延秀阁》
时间: 2025-01-24 20:0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寇糁潭登李彦修延秀阁
王之道 〔宋代〕
王师千里下邦畿,
三月宜新对敌围。
江上扁舟随处是,
烟中华屋转头非。
逢人借问何时定,
有客来传二圣归。
已办笭箵学元结,
卜邻犹冀不相违。
白话文翻译:
王师千里征战来到这里,
三月时节正是与敌人交战的时期。
江面上小舟随处可见,
浓烟中村落的方向似乎在变。
遇到人们,借问何时能安定,
有客人来报二圣已经归来。
已经准备好笭箵,学习元结的道理,
希望周围的邻居不要有冲突。
注释:
- 王师:指的是朝廷的军队。
- 邦畿:指国家的疆域。
- 宜新:意指适宜与敌对峙。
- 扁舟:小船,指水上交通工具。
- 烟中华屋:指村落被烟雾笼罩的样子。
- 二圣:指宋朝的皇帝。
- 笭箵:笭箵是用于学习、修身的工具。
- 元结:指元结的道理,可能是指儒家经典或某种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与百姓的苦难,其诗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战斗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晰的叙述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艰难与希望。开头两句描绘了王师从远方征战而来的情景,强烈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迫近与紧迫。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江上的扁舟与烟雾缭绕的村落,传达出一种朦胧而又动荡的氛围,既有战争的紧张,又有百姓生活的艰辛。
“逢人借问何时定”一句,表达了民众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期待,显示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而“有客来传二圣归”,则是一种希望的寄托,暗示着国家的安宁可能即将到来。最后两句提到“已办笭箵学元结”,表明诗人不仅关心当下的困境,更关注未来的修身与和谐,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师千里下邦畿:描绘出军队从远方行军到达某地,展示了战争的规模与紧迫感。
- 三月宜新对敌围:三月是春天,适合交战,暗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 江上扁舟随处是:描绘水上交通的繁忙,可能暗示着民生困窘。
- 烟中华屋转头非:烟雾笼罩下的村落,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无助感。
- 逢人借问何时定:民众对和平的渴望,询问何时能安定下来。
- 有客来传二圣归:传来皇帝回归的消息,暗示国家有望恢复安宁。
- 已办笭箵学元结:准备好学习治国理政的道理,反映出对未来的期许。
- 卜邻犹冀不相违:希望周围邻居能和平共处,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上扁舟随处是,烟中华屋转头非”,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 比喻:将战争比作急迫的自然现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一系列画面描绘出复杂的社会情势,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百姓安宁生活的希望,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师: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军事的无奈。
- 扁舟:代表着民生的艰辛与对安定的向往。
- 烟雾:象征不安与混乱的社会环境。
- 二圣:象征国家的希望与未来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师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 A. 皇帝
B. 朝廷的军队
C. 平民
D. 书生 -
“逢人借问何时定”中的“定”是什么含义? A. 安定
B. 结束
C. 交战
D. 离开 -
诗中提到的“二圣”指的是谁? A. 国家领导人
B. 历史人物
C. 宗教神明
D. 军队指挥官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杜甫的诗作都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关切,王之道侧重于战乱中的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刻忧虑与痛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