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禹功水云馆留题》

时间: 2025-01-11 14:48:10

兵火间关我尔同,相逢聊喜话匆匆。

山长不碍飞云去,江涨应从远水通。

白鹭晚潮初浸脚,雨花遗址正横空。

临风遐想成惆怅,千古兴亡一局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兵火间关我尔同,相逢聊喜话匆匆。
山长不碍飞云去,江涨应从远水通。
白鹭晚潮初浸脚,雨花遗址正横空。
临风遐想成惆怅,千古兴亡一局终。

白话文翻译: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我们彼此珍惜相聚的时光,聊聊生活的琐事,虽匆忙却充满欢喜。高山的绵延并不妨碍飞云的流动,江水的上涨也必然源于远方的雨水。白鹭在晚潮中刚刚浸湿脚尖,雨花台的遗址在空中显得格外苍凉。迎风遥想,心中不禁生出惆怅,千古的兴亡更替不过是一场游戏的收场。

注释:

  • 兵火:指战争或战乱。
  • 间关:形容时光的隔阂或距离。
  • 聊喜:聊聊带来的欢乐。
  • 飞云:指流动的云彩,象征自由和飘逸。
  • 应从:应当是从,表示因果关系。
  • 白鹭:一种水鸟,常出现在江河湖泊边。
  • 晚潮:傍晚时分的潮水。
  • 雨花遗址:指雨花台,是历史上著名的遗址,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惆怅:一种忧伤的情感,常因思绪而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渊,号则山,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是当时文人的代表。王之道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珍贵相遇。诗的开头通过“兵火间关”引入了战争的主题,显示出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但随即转入对相聚的欢喜,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山长不碍飞云去,江涨应从远水通”两句,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永恒,诗人在此通过山和江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依旧存在。

接下来“白鹭晚潮初浸脚,雨花遗址正横空”描绘了晚景的宁静与苍凉,尤其是“雨花遗址”更是隐含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兴亡的无常。

最后两句“临风遐想成惆怅,千古兴亡一局终”,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变迁,人生的短暂,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历史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历史的认知,情感真挚而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兵火间关我尔同:在动荡的战争中,我们彼此相知相识。
  2. 相逢聊喜话匆匆:相聚时的欢愉,虽匆忙却尽显珍贵。
  3. 山长不碍飞云去:高山纵使绵延,也无法阻挡云彩的流动。
  4. 江涨应从远水通:江水的上涨必然是源于远方的水流。
  5. 白鹭晚潮初浸脚:傍晚时分,白鹭轻轻浸入潮水之中。
  6. 雨花遗址正横空:雨花台的遗址在空中显得苍凉。
  7. 临风遐想成惆怅:迎风远思,心中生出惆怅。
  8. 千古兴亡一局终:千年的兴亡更替不过是一场游戏的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云”、“江水”等自然意象比喻人生的流逝。
  • 对仗:如“山长”与“江涨”,形成对称,增强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历史的沧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兵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2. 白鹭:象征纯洁与自由。
  3. :象征坚韧与永恒。
  4.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鹭”在晚潮中浸湿的是哪个部位? A. 翅膀
    B. 脚
    C. 头
    D. 身体

  2. “千古兴亡一局终”中“局”指的是什么? A. 战争
    B. 游戏
    C. 人生
    D. 历史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战争
    C. 自然
    D. 历史兴亡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李白《庐山谣》
  3.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和戴禹功水云馆留题》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二者皆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人事的无常。王之道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闷。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