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朝文王的尊崇,称颂其所制定的典章制度,强调了祭祀的庄重与周朝的福祉,显示出周朝的昌盛与安定。
注释
- 维清:指清明、纯净,常用以形容道德、政治的清白。
- 缉熙:缉意为聚集、缔造,熙意为和乐、兴盛。
-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创者之一,以智慧和仁德著称。
- 肇禋:肇意为开始,禋是祭祀的仪式。
- 迄用有成:迄意为至今,表明时间的延续;用有成指的是通过使用典章制度而获得成就。
- 维周之祯:周朝的福祉与祥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作者为佚名,代表了先秦时期的诗歌风格,主要反映了周代的礼仪、祭祀和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维清》作为周颂之一,创作于周朝时期,反映了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状态,表达了对周文王的怀念与敬仰,意在弘扬周朝的文化与道德。
诗歌鉴赏
《维清》是一首典雅的颂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通过对“维清缉熙”的赞美,展现了周文王所制定的政治制度的清明与和谐。诗的开头以“维清”引入,强调了道德与政治的清白,这是周朝盛世的基础。接着“文王之典”则明确了周文王在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他的智慧与仁德。
“肇禋,迄用有成”表明了祭祀的重要性,通过祭祀来延续和发扬周朝的传统,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最后一句“维周之祯”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周朝繁荣昌盛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气韵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祝愿,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清缉熙:强调清明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 文王之典:指的是周文王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表现出他对国家的贡献。
- 肇禋:开始祭祀,展示出对先祖的敬仰。
- 迄用有成:表明通过遵循这些典章已有的成功与成就。
- 维周之祯:总结了周朝的繁荣与祥瑞,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维清”与“肇禋”,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清明象征着政治的廉洁,福祉象征着国家的安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周文王及其制度的赞美,表达了对周朝繁荣的向往与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道德、政治清明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象征着清明、纯洁的政治。
- 熙:象征着和乐、繁荣的社会。
- 文王:象征着智慧与仁爱的领导者。
- 禋:象征着对先祖的尊重与祭祀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维清》主要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周成王
- B. 周文王
- C. 周宣王
-
诗中提到的“肇禋”是什么意思?
- A. 开始祭祀
- B. 结束祭祀
- C. 祭祀的地点
-
“维周之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周朝的批评
- B. 对周朝的祝愿
- C. 对周朝的遗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周颂·清风》
- 《国风·周南》
诗词对比
对比《维清》与《国风·周南》中的诗作,前者更侧重于对周文王及其制度的赞美,后者则更表现了民间生活与情感。两者都反映了周朝时期的文化特征,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诗经》相关研究
- 《周朝历史与文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