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晴庭户生秋意,
潮落溪桥见水痕。
稻熟人家得相向,
兵余眼底两三村。
白话文翻译
雨过天晴,庭院里弥漫着秋天的气息;
潮水退去,溪边的桥上显露出水痕。
稻子成熟,农家的人们互相走动;
战乱余波之下,眼前只见两三座村庄。
注释
- 庭户:庭院和门口,指家宅的地方。
- 秋意:秋天的气息或情景,暗示季节的变化。
- 潮落:指潮水退去,形容水位降低。
- 水痕:水流留下的痕迹,象征潮水带来的变化。
- 稻熟:稻谷成熟,意味着丰收的季节。
- 相向:互相走动,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兵余:战争结束后,指战乱的余波。
- 眼底:视野所及,眼前的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中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日的田园景象及战后宁静的生活,反映了战乱对乡村生活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农田生活的细致描绘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战后重建的希望。
诗歌鉴赏
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秋日的宁静与丰收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战后的复杂情感。前两句写雨后晴天的庭院与溪水,生动地传达出秋天的气息,创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稻谷成熟的描述,展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同时提到“兵余”,不禁让人联想到战争的阴影。诗中表现出的对平和生活的渴望,与对战乱的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诗篇既有自然景色的优美,又有深邃的社会思考。王之道在这首诗中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晴庭户生秋意:雨后天晴,庭院里开始弥漫着秋天的气息,描绘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秋日气候。
- 潮落溪桥见水痕:潮水退去,溪边的桥上留下水流的痕迹,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稻熟人家得相向:稻谷成熟,农家的人们相互走动,暗示着丰收的喜悦和人们之间的交流。
- 兵余眼底两三村:战争结束后,眼前仅剩两三座村庄,带有对战乱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第二句、第三、第四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秋意与雨后晴天结合,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到来。
- 象征:稻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而“兵余”则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创伤。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宁静与丰收,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战争对乡村的影响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深切的社会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意:象征着丰收与成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溪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联系,表现出乡村的宁静。
- 稻熟:象征着希望与辛勤劳动的成果。
- 村庄: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意”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气息
C. 冬天的气息
D. 夏天的气息 -
“兵余”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战争的结束
C. 战争的开始
D. 战争的准备 -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是什么? A. 雪景
B. 秋天的田园
C. 夏日的阳光
D. 春天的花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白的作品均描绘自然景象,但王之道的诗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壮丽的山水画面。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