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
时间: 2025-01-11 09:5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
王之道
杖藜千里访茅茨,
来赴当年一笑期。
白发我徒悲老大,
青山君尚记艰危。
夜听高论因忘寐,
昼味新诗可疗饥。
冬日迎长殊可爱,
何妨去国少迟迟。
白话文翻译
我手杖藜杖千里而行,去拜访那茅草屋;
是为了赴当年与你的一个欢笑约定。
我白发苍苍,徒然悲叹年华已逝,
而你仍在青山中记忆着往日的艰辛与危险。
夜里听你高谈阔论,竟然忘了睡觉,
白天品味你的新诗,宛如饱腹的美食。
冬日的阳光如此温暖可爱,
何妨在外多逗留些时日?
注释
- 杖藜:杖藜是用藜草做的拐杖,象征着长途跋涉,表示作者的远行。
- 茅茨:茅草屋,指简陋的住所。
- 白发我徒悲老大:我白发苍苍,徒然感叹年华易逝。
- 青山君尚记艰危:你仍在青山中记得当年的艰辛与困境。
- 夜听高论因忘寐:夜晚听到你的高谈阔论,因而忘记了入睡。
- 昼味新诗可疗饥:白天品味新诗,宛如食物一样令人满足。
- 冬日迎长殊可爱: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可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刘元发归鄱阳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王之道以“杖藜千里”开篇,描绘了长途跋涉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既有对青春逝去的哀叹,也有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特别是在“白发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记艰危”一句中,诗人用“白发”象征年华已逝,带有一种无奈的悲伤,然而与友人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又让人感到无比珍贵。
在“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中,诗人通过对友人高论的倾听和新诗的品味,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陪伴与理解的心情。最后两句“冬日迎长殊可爱,何妨去国少迟迟”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逗留时光的向往,诗人在此刻将离别的哀愁化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人对于友情、时光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使其成为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杖藜千里访茅茨:我带着藜杖走千里路,去拜访那简陋的茅草屋。
- 来赴当年一笑期:是为了实现当年与你的一个欢笑约定。
- 白发我徒悲老大:我已白发苍苍,徒然感叹年华已逝。
- 青山君尚记艰危:而你仍在青山中记得当年的艰辛与危险。
- 夜听高论因忘寐:夜里听你高谈阔论,竟然忘记了入睡。
- 昼味新诗可疗饥:白天品味你的新诗,宛如食物一样令人满足。
- 冬日迎长殊可爱:冬日的阳光如此温暖可爱。
- 何妨去国少迟迟:何妨在外多逗留些时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工整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诗歌比作食物,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依赖。
- 象征: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青山则象征着友谊的长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友谊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情感基调温暖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藜:象征着长途旅行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 茅茨:象征着简陋与真实,反映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流逝,带来一种无奈的感叹。
- 青山:象征着友谊的持久与自然的伟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杖藜千里”中“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草药
B. 一种拐杖
C. 一种饮料
D. 一种乐器 -
诗人对逗留的态度是: A. 不愿意
B. 期待与珍惜
C. 无所谓
D. 不适合 -
“夜听高论因忘寐”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聊
C. 陶醉与享受
D. 悲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不过王之道的诗更侧重于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友谊的珍视,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对未来旅途的祝福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