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琅琊寺》
时间: 2025-01-10 22:0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琅琊寺
作者: 庄昶 〔明代〕
偶上蓬莱第一重,
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
月在西岩七十峰。
江海几年留老眼,
乾坤今日寄微踪。
酒醒无限题诗意,
起立层岩看万松。
白话文翻译:
偶然来到蓬莱的第一重山,
道士今夜正好在芙蓉花下住宿。
尘世的繁杂就像埋在三千丈深的深渊,
而月光洒在西边的七十座山峰上。
在江海中漂泊多年,沧桑的眼神依然留存,
今天在天地间留下微弱的踪迹。
酒醒之后心中无限的诗意涌现,
我站起来,仰望层峦叠嶂,欣赏万松的风采。
注释:
字词注释: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道人: 道教的修道者。
- 尘埋下界: 尘世的烦恼和琐事。
- 微踪: 微小的痕迹、印记。
- 万松: 形容众多的松树,象征自然的壮美。
典故解析:
- 蓬莱: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仙山,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境界或长生不老的地方。
- 芙蓉: 通常指荷花,象征纯洁、美丽与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昶(约1580-?),明代诗人,生于明末,因政局动荡而愈发沉郁,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庄昶游览琅琊寺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琅琊寺》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倾慕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开篇“偶上蓬莱第一重”,即表明了诗人的随意而为,似乎是在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将道士与芙蓉花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尤其“尘埋下界三千丈”一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与逃避,继而用“月在西岩七十峰”描绘出月光洒在山峰上的宁静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诗人提到江海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沉淀和对时光流逝的反思。最后“酒醒无限题诗意,起立层岩看万松”,展现了诗人从酩酊中苏醒的清醒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仿佛在那万松之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赞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上蓬莱第一重: 偶然登上了蓬莱的第一重山,表达出一种随意的心态。
- 道人今夜宿芙蓉: 描绘了一位道士今夜在芙蓉花下住宿,意象清新。
- 尘埋下界三千丈: 尘世的烦恼如同埋藏在深渊中,表明对俗世的逃避。
- 月在西岩七十峰: 月光洒落在西边的七十座山峰上,营造出静谧的自然景象。
- 江海几年留老眼: 对于江海多年漂泊的回忆,眼中流露出沧桑感。
- 乾坤今日寄微踪: 在天地之间留下微弱的痕迹,表达了自身的渺小与无奈。
- 酒醒无限题诗意: 醉酒之后,诗意无限,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
- 起立层岩看万松: 站起身来,仰望层层岩石与众多松树,体现对自然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尘埋下界三千丈”将尘世的烦恼形象化,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对仗: “江海几年留老眼,乾坤今日寄微踪”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意象: 诗中通过“月”、“松”、“江海”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逃避,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 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仙境和逍遥。
- 芙蓉: 纯洁和优雅的象征。
- 月: 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 江海: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沉浮。
- 万松: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莱”是什么象征?
A. 现实中的山脉
B. 仙境或理想境地
C. 世俗烦恼 -
“酒醒无限题诗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迷惘与失落
B. 清醒与创作的热情
C. 对酒的厌倦 -
“尘埋下界三千丈”的意思是:
A. 世俗的烦恼很高
B. 尘世的繁杂被深埋
C. 对大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叹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风光,展现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庄昶《游琅琊寺》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但庄昶更强调对道教的向往,而王维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庄昶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