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时间: 2025-01-27 03:3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都春
多情最苦。只怜共影形,空阶閒步。京国酒痕,忆煞春风瀛洲路。斜街几度寻朱户。共诉与蟾光三五。那知今日,真成两地,恨天难补。魂与。重来有约,又凉到水殿,许侬重住。更把客衣,莫似微尘轻吹去。游踪浓胜桃花坞。正莫辨谁宾谁主。菱歌传入潇湘,小名认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多情的人最是痛苦,惟怜自己那孤影,空自在阶前闲步。京城的酒痕,令人不胜回忆春风吹拂过的瀛洲之路。经过那斜街几度寻觅朱红色的门,向月光诉说着那段情缘。谁知到如今,竟然成了两地相隔,恨天也难以弥补。魂魄与心灵的重聚曾有约定,如今却又在水殿冷凉之中,愿你我重聚。再把客人的衣服,莫要像微尘般轻易被吹散。游踪的浓情胜过桃花源,难以分清谁是客,谁是主人。菱歌传入潇湘,轻声呼唤着小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多情:指感情丰富的人,通常带有苦涩的情感。
- 京国:指京城,通常指北京。
- 酒痕:饮酒留下的痕迹,象征往日的回忆。
- 瀛洲: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常用来象征美好。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着热情和美好的归宿。
- 蟾光:指月光,蟾蜍常与月亮相关联。
- 魂与:指魂魄与心灵。
- 水殿:水边的殿堂,象征清凉和静谧。
- 游踪:游览的踪迹和经历。
典故解析
- 月亮与蟾蜍: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与思念和团圆相关,蟾蜍则是月亮的象征。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绛都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绛都春》是一首极富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往昔爱情的深切怀念和无奈。开篇的“多情最苦”一句,便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京国酒痕,忆煞春风瀛洲路”一句,展现出诗人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倾诉,构建出一个充满情感冲突的世界。诗人用“朱户”象征归宿与美好,而“蟾光”则是对远方恋人的思念。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加深,尤其是“魂与重来有约”,既是对重聚的期待,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的“游踪浓胜桃花坞”,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更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关于爱情、思念与无奈的动人故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情最苦:表达多情之人内心的痛苦。
- 只怜共影形,空阶閒步:独自感伤,虽有影子相伴但依旧孤独。
- 京国酒痕,忆煞春风瀛洲路:酒痕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春风与美景的结合令人感伤。
- 斜街几度寻朱户:多次寻找心中的归宿,反映出对爱情的渴望。
- 共诉与蟾光三五:与月光诉说情感,暗示对远方人的思念。
- 那知今日,真成两地,恨天难补:现实的无奈与心灵的孤独。
- 魂与重来有约,又凉到水殿:对重聚的期待与现实的冷清形成对比。
- 更把客衣,莫似微尘轻吹去:希望重聚,不希望轻易失去。
- 游踪浓胜桃花坞:游历的经历深刻而丰富。
- 正莫辨谁宾谁主:在感情的世界里,角色变得模糊。
- 菱歌传入潇湘,小名认取:音乐传情,轻声呼唤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朱户”比喻美好的归宿。
- 拟人:情感的寄托在月光和春风中。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强调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酒痕:象征着往日的回忆。
- 朱户:象征归宿与希望。
- 蟾光:象征思念与孤独。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展现了对生活的深思熟虑与细腻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多情最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痛苦
- C. 无所谓
- 答案:B
-
“京国酒痕”中的“酒痕”象征什么?
- A. 过往的回忆
- B. 未来的希望
- C. 一时的快乐
- 答案:A
-
诗中“魂与重来有约”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重聚
- B. 无所谓
- C. 厌倦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绛都春》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绛都春》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诗歌世界》
- 《清代诗人研究》